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都要增强发展蔬菜生产对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重要性的认识,确立“大蔬菜战略”的发展思路,把蔬菜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蔬菜工作,各县区要明确专人负责“菜篮子”工作,加强对专业蔬菜基地管理,严格控制占用菜地。对造成菜区环境污染的要进行严格处罚。
2.增加投入,重点扶持。各级财政要将蔬菜试验、示范经费和“菜篮子”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菜篮子”基地建设。农民每建一栋新型日光节能温室,经有关部门验收后,市、县区要给予一定的补助,有条件的乡、村也可给予一定的补助。各级要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支持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基地的开发和种植大户的发展壮大。制定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用地优先、人才引进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市外资金参与蔬菜产业的开发。
3.创新科技,扩大示范。通过科技项目引导等方式,鼓励和组织相关企业利用自身力量或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瓜菜生产和加工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各级农业部门要大力开展瓜菜新品种,特别是适合加工的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加快品种更新步伐,加强科技储备。结合“阳光培训工程”,开展多层次培训,提高菜农素质。建设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形式的蔬菜科技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扩大示范。成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合作与科研开发,并建设一个市级百亩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各县区也要重点建设1-2个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成为全市蔬菜生产发展的“火车头”。
4.加强监管,规范生产。建立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逐步建立各类瓜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实行标准化生产,企业化运作,一体化经营,做到户户有标志、有标准资料、有操作记录。在蔬菜生产中,严格用水、用肥、用药标准化管理,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以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产品购销为手段,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建立市、县区、重点乡镇和批发市场检测机构。对包装上市的蔬菜产品,要标明产地、生产经营单位和产品质量品牌标识。加强名牌农产品标识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正确标识或标记。做好与周边大中城市和国内大的农贸市场检测数据的多边、双边互认工作,对互认蔬菜产品实行贴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