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殊情况需要表彰的,由省人民政府决定。
第六条 劳动模范推荐评选应当面向基层,坚持重业绩、重贡献、重先进性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 劳动模范评选表彰与撤销
第七条 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职业道德,坚持科学发展观,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推荐评选为劳动模范:
(一)在生产、经营、改革、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二)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三)在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四)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维护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益、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五)在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六)在社会保障、扩大就业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七)在苦、脏、累、险等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
(八)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在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九)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十)在促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十一)在其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第八条 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其他工作的非领导职务劳动模范比例不得少于劳动模范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进城务工人员应当具有一定比例。
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评选为劳动模范:
(一)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一年内、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二年内或者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三年内的直接责任者和企业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
(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
(三)未按规定办理用工备案或者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
(四)拖欠劳动者工资未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