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强信息报送机制建设。规范信息报送的标准和程序,出台《成都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暂行办法》,推广使用信息工作应用软件,健全信息报送网络体系。
(七)加强应急决策和处置机制建设。不断强化应急管理理念,形成主动有序的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责任明确、统一指挥的科学决策机制。
(八)提高及时发布应急信息的能力。发挥政府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大众传播媒体的沟通,规范信息发布的分级管理制度和程序,不断提高引导和把握舆论的能力。
(九)加强调查评估机制建设。制定科学、客观的评估指标,建立事件评估和责任评估机制。
三、实施应急管理“四进入”(社区、工厂、学校、家庭)工程,深入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应急宣传教育工作
(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全面开展“四进入”宣传工作。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制定全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总体方案并组织落实。广泛开展市民防灾自救应急宣教活动,全面加强面向全社会的应急宣传教育工作。
(十一)督促基层加强应急宣传工作。由各区(市)县、专项指挥部和相关部门在社区、工厂、学校、家庭中树立一批优秀典型,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四、做好全市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应急资源的普查工作,实现危险源电子化管理
(十二)继续开展全市重大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做好风险分析,建立重大危险源地理信息系统,规范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实现危险源电子化管理。
(十三)开展全市应急资源的普查工作。市政府应急办要加强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队伍、应急保障物资的普查和统计,摸清家底,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和调用方案,做到“情况明、数字准”。
五、统筹组建和充实城市专业救援队伍,加强全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
(十四)充实市级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力量。摸清全市应急救援队伍情况,通过应急队伍和物资的整合,分期组建和充实城市专业救援队伍,建立完备的抢险队伍体系。
(十五)加强应急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工作。针对机构新、业务新、人员新的特点,举办信息报送、技术通信、预案修订、应急演练等各项专题培训和岗前培训,提高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十六)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规划,并整合地区红十字会的力量,完善全市志愿者队伍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