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切实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去年,我市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还很严重。截至2006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48.22亿元,较年初增加了6.72亿元,不良贷款率24.25%,较年初上升了0.77个百分点。我市部分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受到了中国银行业协会的黄牌警告,直接破坏了三门峡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对外形象,对今后的信贷投放和经济金融和谐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讲经济发展,必须科学发展、诚信发展,决不能对金融机构的警告置之不理,恶意逃费银行债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强政、银、企之间的合作协调,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不良行为,逐步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建设“信用三门峡”。各级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维护金融债权,营造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实力。金融部门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风险监测和企业信用评级,加大信贷资金投入,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务必要强化履约守信意识,积极落实银行债权债务,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三是积极搞好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是今年人事编制工作的一项重点,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激发活力”的原则,以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继续完善分类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养老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不断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强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
(七)着力办好“十件实事”,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2007年,市委、市政府围绕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郑重承诺办好“十件实事”,春节前,市委、市政府两办以文件形式发给了各县(市、区)和各部门。办好“十件实事”,不能图形式、走过场,要从实际出发,以务实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追求实在效果,真正把“十件实事”办成群众满意工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一要提高认识。“十件实事”,事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件件关系三门峡长远发展。各级政府、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办好“十件实事”不仅是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也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政府形象和威信的重要举措。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十件实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下最大决心、尽最大努力,切实把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二要明确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十件实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切实建立市政府领导分工负责、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具体落实的责任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强化资金保障,凡是涉及“十件实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资金,优先拨付。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每件实事的目标要求,制定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提出落实的具体措施。同时,要坚持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按照各自的责任范围,实行分工合作,确保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