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漯河市农科院关于2006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结合良种补贴,在召陵区的青年、邓襄、姬石,叶县、郾城区等地建立小麦良种示范基地15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万多亩;在郾城裴城建立小麦超高产(亩产600公斤)示范方1000亩,亩产700公斤高产探索示范方5亩;在西北建立玉米自交系繁育基地500亩,在全国芝麻主产区建立育种家种子基地和原原种繁育基地50万亩,在郾城、舞阳、临颖等地建立红薯新品种高产示范基地2万亩,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基地和化学除草基地1万亩,与金硕公司共建科技示范园区1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10项。
  种业优势日益凸现。乐农种业公司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企业、漯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我市召陵区和平顶山叶县中标良种补贴项目13.3万亩,直供优质小麦良种100多万公斤。通过良种补贴和科技开发,示范推广小麦新优品种 750 万公斤,玉米新优品种50万公斤,芝麻、大豆5万公斤,促进了种殖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了我市农业的品种优良化、种植区域化和生产规模化。
  (二)重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开展农业科技培训5000人次以上;送“科技下乡”活动8次。
  2、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技术指导性建议5篇。
  实际完成情况是:
  为当时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是农科院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服务,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一是把科技下乡作为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进一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今年,我们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3次,参加市妇联组织的三下乡1次,主动组织专家科技下乡8次,出动宣传车12辆(次),宣传版面12块,发放技术资料20000余份。二是积极参与河南省万名科技专家服务“三农”活动,受到省组织单位的表彰,我院有一名科技专家被评为服务“三农”优秀专家。三是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按照市委要求,派得力干将包乡驻村,帮助所包村理清思路、制定规划、争取项目;与市委组织部、县乡政府、驻村工作队、电视台结合,举办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上科技大课,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和乡土拔尖人才,广泛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培训农村贫困党员1期51人;与驻村工作队结合,开展技术培训30多期,在市电视台、电台举办技术讲座9次,受训群众达10000人次以上。四是在不同农时季节和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积极开展生产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技术指导性意见和建议16 篇,如“2006年小麦品种利用意见”、“小麦品种灌浆速度测定结果初报”、“抓紧时间进行春季麦田化学除草”、“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抓紧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红蜘蛛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抓住有利时机,防治小麦吸浆虫”、“抓住有利时机,预防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发生警报”、“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意见”、“小麦穗蚜的发生与防治”、“抓紧防治小麦白粉病”、“大豆中后期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等,有力的指导了农业生产。五是利用多种方式向市、县、乡、村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提供技术信息和服务。通过《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农业科研信息》、《病虫情报》、漯河农科院信息网站、“160(168)”农业专家声讯热线等形式,及时提供各类技术信息 28 期 5000余份,咨询群众35000人次以上,信息网站访问量在3000人次以上。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