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以制定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宣传发动,培养典型为主要任务。各退耕还林工程县(市)要建立不同类型的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
2008-2009年度,各退耕还林工程县(市)进行全面推广。通过宣传发动和典型带动,在退耕还林工程区域内全面发展各种类型的后续产业,促生一批与退耕还林工程相关的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和养殖企业。
2010-2011年度,各退耕还林工程县(市)以巩固后续产业成果,强化服务,促进后续产业上水平、上档次为主要任务。依靠龙头企业带动,采取公司加农户、工厂加基地的形式,实现后续产业规模化,使广大林农真正走上富裕的道路。
2.工程县(市)的任务
2007年度,退耕还林总面积5万亩以上的工程县发展各类型后续产业面积5000亩,1-4万亩的工程县发展后续产业面积2000亩,1万亩以下的工程县发展后续产业面积1000亩。2008-2009年度,各退耕还林工程县80%以上的退耕还林工程林地(含退耕地造林和荒山荒地造林)实现林农、林药、林草、林花、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复合经营。
(三)后续产业的发展模式
1.林药间作。在林下种植天麻、百合、何首乌、桔梗、柴胡、枸杞等药用植物。
2.林草间作。在林下种植苜蓿、白三叶、沙打旺等牧草。
3.林花间作。在林下种植各类耐荫的花卉植物。
4.林下种植。利用退耕还林工程林下行距间空地,种植香菇、草菇、双孢菇、留兰香等。
5.林下养殖。在做好幼树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利用林间空地发展鸡、鸭、鹅、兔等家禽养殖业。
三、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理清思路,科学制定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规划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经出台的全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规划。注意把握资源、市场、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不搞劳民伤财的事情。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在市场前景好的地方,各级林业部门要及时引导广大农民紧紧围绕精品和品牌、名牌,突出特色,扶优壮强,扩大规模,规划并建成一批专业大乡大镇大村,形成区域特色,产生规模效益。
(二)宣传发动,典型带动
在组织好参观学习的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造势,大力宣传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前景和效益,宣传抓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典型事例,现场说教,算帐对比等,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途径和使用技术,增强他们发展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