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学校要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访问、建立家校联系卡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要充分发挥好社区的教育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三、抓住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加强课程改革与管理
8.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课程结构、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上进行改革与实验。加强教材和课程资源建设,做好义务教育段地方课程的开发,抓好影视教育课程的研究和推广,规范教材、教辅、电教软件目录,提高教材选用的科学性。
9.实施教学模式创新。从学前教育开始,就要摒弃简单的知识灌输,改为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观察分析,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教师要认真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做到精讲精练,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加实践环节,尊重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在初中学段大力推广洋思经验,高中全面推行“学案导学式教学法”,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建立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探索基于我市实际的学科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的作用,开发和应用优秀教育教学软件,实现优秀师资和教育资源共享。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努力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网络环境的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10.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市、区县教研机构要结合“十一五”科研课题规划,定期开展教育热点问题征集活动,积极引导学校承担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指导和投入力度,注重发挥教科研骨干的带动作用,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加强对教育实践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市、区县、学校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单位进行奖励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