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事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城镇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收入分配等事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要抓住主要矛盾,突破难点问题,全面推进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在增加就业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制度体系;在全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在推进各项制度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法制、规划统计、信息网络、监督系统、管理和服务体系等基础建设,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与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分配格局比较合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更多的人依法享有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目标。
1.积极促进就业。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改善社会创业环境,进一步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完善就业服务,初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十一五”期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到“十一五”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初步建立技能优良、专业齐全、梯次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形成面向市场、运行有序、管理高效、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评价的制度框架与政策体系。“十一五”期间,新增技师7000人、高级工50000人。
2.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科学、体系比较健全、便于城乡各类人员参加的社会保险制度与管理服务体系,实现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提高保障程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0万人、220万人、95万人、110万人、95万人以上,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96%以上。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也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3.促进劳资关系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劳动争议处理效能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劳动关系调整的市场化、法制化,弱势群体的劳动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更加协调平衡。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规范,广大职工工资水平稳步增长,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2%左右。
四、“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实施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举的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1.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扩大就业容量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改善就业结构。将吸纳就业人员潜力大、有市场需求的行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点,鼓励和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投融资、税收、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协调处理好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与促进就业的关系,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就业压力,实现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2.继续完善促进就业扶持政策。以体制转换时期遗留的部分失业人员为着眼点,重点解决好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完善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