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大政发[2006]98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年十月二十日

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为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顺利完成这一历史时期赋予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任,根据《国务院批转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6〕35号)和《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政发〔2006〕39号文件印发),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我市成功完成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劳动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和就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十五”期间,共有67.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22.8万人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减免税费2.8亿元,为大龄人员提供社保补贴2.5亿元,为1.9万人发放小额贷款4.4亿元,政府出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了2.3万名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十五”期末,城乡就业人员达到337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61万人、增长22.2%。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
  2.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建立。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国有、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不断减少,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三产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到“十五”期末,城乡从业人员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8:30:42调整为22:31:47。
  劳动者就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用工形式相继出现,“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基本确立。
  3.职业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果。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扎实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共有技工学校51所、就业培训中心12个、就业培训基地23个、社会力量办学单位232个。5年来,共培训各类人员74.7万人,其中,再就业培训30.85万人,创业培训6921人,3336人实现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带动就业35435人。
  积极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有了一定增长。“十五”期间,全市有40.2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其中,29.9万人取得了资格证书,初、中、高级技术工人持证人员比例达到56:33:11。
  (二)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
  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国有企业实现100%覆盖的基础上,将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农转城人员也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参保人数增至115.2万人,较“九五”期末增长13个百分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参保人员由“九五”期末的8.1万人增加到13.3万人、增长64.2%。基金收缴规模不断扩大,确保了全市51.3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和养老金水平的稳步提高。企业年金配套政策制度建设基本完成,全市已有1214户企业、5.7万名职工实行了企业年金制度,累计缴纳年金5.1亿元。企业参保职工的个人账户全部记清做实,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49.6亿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