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

  (二)易发区概述

  1、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区

  青海省崩滑流地质灾害易发区,包括东部河湟谷地区,西部环柴达木盆地山前带、南部高原峡谷区和北部山地区四个易发区(带)。其中东部河湟谷地区包括达日县与门源县以下的黄河干支流基岩峡谷带和其间的黄土红层丘陵区;西部环柴达木盆地山前带包括南缘昆仑山、北缘宗务隆山和阿尔金山山前片理化侵入岩、火山岩沟谷带;南部高原峡谷区包括澜沧江干支流灰岩、泥(页)岩,通天河、大渡河干支流薄层状砂岩、板(泥)岩峡谷区;北部山地区包括祁连山黑河、北大河和疏勒河片理化火山岩、砂(泥)岩山地峡谷区。

  青海四个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灾种和发育程度及易发性差异在于:东部河湟谷地区是全省崩滑流的最重要分布区和承灾区,其内滑坡、泥石流的发育程度几乎到了“处处见滑坡,沟沟是泥石流”,加之地域狭窄、城镇和乡、村住宅及基础设施密集,每年的崩滑流灾害损失均位居全省之冠;西部环柴达木盆地山前带沟谷泥石流为该带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虽然盆地气候干旱、少雨、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低,但泥石流灾害严重,如1996年8月20日发生于德令哈市北侧宗务隆山的白水河泥石流,冲毁了沿沟布设的9座水电站,造成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104余元;南部高原峡谷区和北部山地区的地质灾害灾种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为主,前者多发生于峡谷高陡斜坡带,巨型崩滑体常将河道堵塞,如1998年4月18日发生于澜沧江一级支流子曲娘都龙尕岩崩堵塞河道,形成高达40m左右的挡水坝,使囊谦县众多居民住宅淹没倒塌。1999年6月3日杂多县县城泥石流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00×104元。2003年7月29日玉树县县城泥石流,造成死1人、伤11人,使1640户、9843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00×104元。祁连县县城冰沟村于2005年8月27日、10月6日发生的两个滑坡体体积高达960×104立方米,侵占冰沟河床长800m、宽120m,迫使冰沟河向西改道,使紧邻其下游的祁连县县城雨汛期防灾形势严峻。

  2、冻土冻胀沉陷灾害易发区

  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是省域内的两大多年冻土区,其分布下界大致与年均气温-2℃等值线相当。全省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约33.32×104k㎡。其中黄河流域为8.26×104k㎡;长江流域为10.65×104k㎡;澜沧江流域为1.30×104 k㎡;可可西里地区为2.13×104 k㎡;柴达木盆地为7.95×104 k㎡;祁连山(河西水系)为1.54×104 k㎡;青海湖--哈拉湖盆地为1.49×104 k㎡。多年冻土厚度,祁连山地一般在25-90m左右,最厚达139.3m;青南高原鄂拉山、阿尼玛卿山地区一般在15-78m左右,最厚达91.5m。鄂陵湖湖岸地带为42.97m。巴颜喀拉山曲麻莱以东地区为30-40m左右。长江源区青藏公路沿线一般在30-50m之间,老温泉一带达88m。

  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山原区由于地形和缓,地表、地下水径流滞缓,松散层发育和日温差较大、正负温交替频繁,因而地区多年冻土的冻胀、融沉等表生地质作用现象和类型也极为发育,如寒冻风化形成的石海、石冰川、石条、岩屑坡(锥),冻胀形成的冻胀丘、疙瘩状草丘、阶梯状草坡、石环、冰丘、厚层地下冰,热融沉陷形成的湖塘、洼地以及融冻形成的泥流、滑塌等。上述冻土冻融地质作用现象的发育与分布,有些与地形地貌条件密切,如石海、石冰川、热融滑塌、融冻泥流;有些则是地下水活动的产物,如冰丘、冻胀丘;有些则与厚层地下冰的存在有关,如热融湖塘、洼地。就它们的演变过程而论,它们的动态变化又常受到次一级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如热融滑塌和融冻泥流虽然多发育于山地丘陵的缓坡地带或河谷阶地后缘,但热融滑塌的形态及规模又随坡度而异:坡度小于3°的地方,很少发生滑塌,在热融作用下往往只发生沉陷;在3°-5°的山坡上常形成圈椅型沉陷或滑塌;大于5°的山坡 ,易渐次形成新月型 、长条型、支叉型牵引式滑塌;大于20°的山坡,滑塌少见,但坡地融化层一旦被水饱和(多发生于暖季多雨雪期)便会沿着隔水的冻土层上限面顺坡蠕滑形成龙头(蝌蚪)状融冻泥流。

  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冻土冻胀沉陷地质灾害类型,以线路工程为例常见的灾种主要有边坡热融滑塌和路基冻融沉陷、热融沉陷、热融蠕滑等。其中边坡热融滑塌系工程削坡、挖沟引起,如青藏线风火山、宁玉线姜路岭等段路堑边坡溯源牵引式热融滑塌,自1960、1982年始至今尚未停止;路基冻融沉陷是由于路基高筑后,排水措施不到位或不合理,致使路基下部或一侧土体长期处于反复冻融地质作用下而引发的路基变形沉陷;路基热融沉陷是冰丘、冻胀丘、厚层地下冰和富冰冻土草沼发育段最常见、最不易根除的冻土沉陷地质灾害,因为上述冻土现象多与深层地下水的补迳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路基热融蠕滑系建筑于阴坡冻土斜坡上路基的主要破坏形式,主要由其下冻土季节活动层暖季的微量顺坡蠕滑引起。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