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出口竞争力
25、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机电产品、农副产品、矿产品、轻工产品和纺织服装等出口基地、出口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年出口额过千万美元的龙头出口企业。(督办领导:孙成海,协调人:高福斌,承办部门: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联络科室:秘书五科)
(四)促进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
26、严格执行荆门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南城区,适度改造北城区,不断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坚持把南城区建设与城区工业发展紧密结合,力争“十一五”末将南城区建设成为市级行政中心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城区,打造现代化城市格局。加强城市管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督办领导:汪联舫,协调人:程运平、肖官锋,承办部门:市建委,联络科室:秘书五科)
27、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督办领导:叶中章,协调人:郑斌,承办部门:市文体局,联络科室:秘书六科)
加快小城镇建设
28、按照构建“一个中心、两条经济带”的布局,加快发展胡集、后港、漳河、宋河等一批重点小城镇,引导发展张集、李市、曹武、马河等口子镇和绿林、客店、纪山、屈家岭等旅游镇,积极发展其他小城镇。(督办领导:汪联舫,协调人:肖官锋,承办部门:市建委、各县市区政府,联络科室:秘书五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9、加快高速公路、城市交通、乡村公路建设,做好荆宜、武荆、随岳高速公路荆门段建设的服务工作,抓好二级公路和农村公路改建,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督办领导:甄建桥,协调人:刘进华,承办部门:市交通局、各县市区政府,联络科室:秘书二科)
30、增加城区集中供暖面积。(督办领导:汪联舫,协调人:肖官锋,承办部门:市建委,联络科室:秘书五科)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加强教育体系建设
31、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终身教育,全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努力建成一所本科学院。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开放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市场,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督办领导:叶中章,协调人:郑斌,承办部门:市教育局,联络科室:秘书六科)
加快人才资源开发
32、继续实施“113”人才发展计划,全面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力争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8.5万人。加大科技和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优秀人才激励机制,争取每年吸纳各类高级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6000人以上。(督办领导:张达华,协调人:文云年,承办部门:市人事局,联络科室:秘书四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