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繁荣发展服务业,积极引导扩大消费。一是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供应、财政税收、融资担保等方面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试行服务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调整充实服务业发展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作用,积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二是加快形成服务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认真组织实施《淄博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升商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和骨干传统批发市场的内涵及功能。加快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重点抓好化工塑料、建材、电机泵类等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分层次规划建设综合物流园区、物流产业带、专业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三类物流聚集区。在张店南部规划建设淄博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建设309国道淄博段物流产业带;在齐鲁化工区内,规划建设化工塑料专业物流园区;以服装城、建材城、沙发家具城、淄博义乌小商品城、中国泵都综合商贸广场等专业市场为依托,规划建设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支持和济物流、依厂化工、隆力源等重点物流企业的发展,积极培育组建大型物流集团。继续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规划引导、项目支撑的原则,实施因景植绿、因景修路、因景治污等文化旅游先导工程,集中策划一批有带动作用的主体项目,重点抓好欢乐世界公园、新世纪休闲文化广场等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家政服务、托老托幼、医疗保健、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等社区服务项目,加强城市街道、居委会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络建设。继续加快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发展。扶持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发展,组织开展争创全市服务业企业“50强”活动。三是积极引导扩大消费。落实好增加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旅游、健身、休闲等消费。积极扩大农村消费。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改善消费环境。
(五)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大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的基本框架,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生产规范、监督有力的农产品安全体系,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创新能力强、成果转化快的农业科技支持体系,节能高效、环境友好的生态保护体系,保障有力、行之有效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改善品质,抓好100万亩优质专用粮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区建设,发展壮大畜牧、蔬菜、林果等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二是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力争培训2万人,转移就业1.7万人以上。畅通“三转移”为主的转移渠道,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万人。新建650个连锁化农家店和6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依法规范农村生产资料经营秩序,严格控制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成本。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改进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重点抓好库区、滩区、山区等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对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的贫困村和全市1万个农村贫困户进行重点扶持。认真落实国家、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不断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小型水库应急除险加固任务。继续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着手实施新一轮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继续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好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目标。适时开工建设引黄供水相关配套工程。新建1万个农村户用沼气池。四是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全面完成全市乡镇和三县中心村及其他有条件村庄的规划调整编制工作,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以村内道路硬化、清理粪堆、清理垃圾堆,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区县处理”垃圾收处模式,搞好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