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

  三、加强气象公共能力建设
  (一)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1.进一步优化市、区(市)两级气象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产品的传输速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多样化、精细化的需求。通讯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气象服务短信平台建设,并依法做好公共气象信息的传播工作。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在主要交通枢纽、公共活动场所建立气象信息播发设施,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2.全力做好“三农”工作气象保障。加快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服务系统,充分利用有利气候条件,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同时开展农业干旱、农林重大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预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气象保障。3.强化交通气象服务工作。气象部门要会同交通部门,加快建立专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服务能力。4.强化城市气象服务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与环保、市政园林等部门的合作,积极做好城市积涝和大气污染等灾害的气象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5.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精神,认真执行防雷设备设施定期检测制度,严格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6.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要积极开展针对增雨蓄水、抗旱消雹、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灭火为重点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7. 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完善气象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 建立多渠道的气象科技投入机制,构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
  (二)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要把气象灾害预警体系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各级气象部门要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建立组织协调通畅、部门分工明确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针对我市气象灾害多发和潜在可能突发的公共事件特点,重点强化对暴雨、雷电、洪涝、化学污染、爆发流行病等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增强对农林病虫害、区域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调查、鉴定和影响评估的能力建设,建立畅通的气象灾情传递渠道。
  四、大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一)加大气候、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力度。气象部门要依法组织对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和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为生态系统平衡、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公众生活提供气象依据。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