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秋冬农业开发工作的通知
(宜府办发[2006]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
秋冬农业开发是农民增收的起点和基础,也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全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按照基地化开发、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切实抓好秋冬农业开发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此,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一)优化夏粮品种结构。丘陵山区主攻脱毒马铃薯,宜东平原主攻麦类、豆类,确保夏粮面积稳定在128万亩左右,总产实现21万吨。建好脱毒马铃薯基地,力争专用脱毒薯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为企业提供足够的生产原料。支持马铃薯加工企业配套建设薯条、薯片、全粉生产线,提高原料利用率。
(二)稳步发展油菜生产。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6万亩,总产达到16万吨。突出抓好双低油菜品种定向和连片规模种植,力争杂交、双低优质油菜推广普及率达到90%以上。每个县市主推1~2个高产杂交、双低品种,搭配种植1~2个常规双低稳产品种,油菜生产乡镇可以确定一个品种连片种植。鼓励油脂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对接,采取招标形式,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方法,搞好单收、单储、单加工,使其加工的油脂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芥酸含量在5%以下。
二、加快板块生产基地建设
(一)加快实施“一村一品”行动。围绕全市板块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立足产业优势和比较优势,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大力组织实施“一村一品”行动,着力打造优势产业专业村,突出发展区域板块基地,把专业村建设与农村小康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扶贫相结合,捆绑财政、移民、计划、扶贫资金,围绕水果、蔬菜、畜牧养殖、水产、茶叶、药材等产业,分村制定专业村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检查和落实,使专业村建设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促进全市各类专业村的发展。
(二)加快柑橘板块建设。按照适地适种原则,加快三大优质柑橘板块基地建设,全市新发展柑橘6万亩,改造橘园7万亩。其中,三峡库区新发展优质甜橙1万亩;清江库区和长江沿岸各新发展优质宽皮柑橘2~3万亩。夷陵、宜都、枝江等市区要加快建立优质、专用、无公害的加工原料基地,以满足丰岛、鸿新、荣盛、帝元等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当阳、兴山、长阳以发展鲜食柑橘品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