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强化教师管理。要完善教师考核、聘任、晋升办法,加强教师的任用管理和聘后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定期聘任。
3.推进校园环境的跨越。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物质形态。校园环境以它特有的象征符号向学生潜在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所以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场所,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
第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建设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基础,要按“美化、适用、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发展的角度规划和建设好校园。要在校园建筑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注意校园景观的协调与校园设施的配套,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生活区、学生活动场所应尽量配置齐全,雕塑、绿地、花坛的布设应与总体布局统一、和谐。各院校都要多方筹资,做好校园的扩建、迁建和改建。要努力使学校兼具内在之实和外在之美,使优美的校园风光与高水平的教育质量相匹配。
第二,创新载体,充实内容,建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一种“无声之教”,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暗示作用,具有促进非智力因素开发的特殊意义,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要通过举办“艺术节”、“文化节”、运动会,通过“廉政文化进校园”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营造一种浓郁的人文气息,创建校园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宽学生的兴趣爱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要注重在交通工科院校中培养人文环境,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氛围。要坚决制止社会上不良风气渗入校园,保持教书育人的一方净土。
四、“十一五”交通职业教育的工作措施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1.进一步深化对交通职业教育的认识。
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目标,不仅需要一大批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不仅依赖资金的投入,更依赖从业人员高水准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全省交通系统各级领导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真正认识到交通职业教育是交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交通从业队伍素质的根本,是交通事业进步的重要阶梯,从而牢固树立“发展经济、交通先行;发展交通、教育先行”的理念,充分发挥交通职业教育在整个交通工作中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切实将交通事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2.切实加强交通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