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办学机制优化,办学特色形成。
各学校采取全日制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职工短期培训并举的办法和联合办学、网络教育、开设教学点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多形式办学,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在专业设置上,紧紧围绕交通行业需求、服务交通中心工作,所开设专业中公路工程、航海、汽车运用、运输、交通机械等占据了主导地位,毕业学生绝大部分在交通系统就业,形成了交通类院校的品牌和特色。
在24所学校中,省属的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干校、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浙江公路机械技工学校居主力地位。2005年,四校共招生7543人(全日制教育5211人,成人学历教育2332人),毕业3383人(全日制教育2538人,成人学历教育845人);占地面积近77万平方米,校舍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共有专任教师533人、外聘教师288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124人,博士3人,硕士51人。
但当前全省交通职业教育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是办学质量存在不足。表现在各学校的品牌优势和交通特色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意识、借助外力发展的意识还需进一步树立;业务课程的教学质量、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德育和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人文教育等均有待加强;教材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二是教育经费总量不足。24所学校中纳入财政预算拨款的只有7所,而市县学校的主管部门拨款又非常少甚至没有拨款,加上部分学校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力不强,资金来源缺乏,导致教学环境差,教师收入低,校园环境建设不能满足要求。
三是规模虽在扩大,但总量仍然偏小,交通建设、管理、运输生产三大领域技能型人才紧缺。
在这种背景下,“十一五”期间,我们对交通职业教育要予以更多的关心、更高的重视、更大的投入,以进一步加快交通职业教育的发展,持续提高交通职业教育对交通事业的保障和支持能力。
二、“十一五”交通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实施“科教兴交”、“人才强交”战略,以交通行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从业人员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促进社会劳动就业和满足交通职工教育培训需求为出发点,统筹规划、优先发展、以人为本、依法治教,努力实现学生素质、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的“三大跨越”,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全省交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