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林业产业基地
(1)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要新发展速生丰产林90万亩,其中杨树基地30万亩、杉木基地10万亩、松树基地40万亩,其它10万亩,使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总规模达到300万亩。全市分四个区域整体推进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一是清江流域速生丰产林区,包括五峰、长阳和宜都的部分地区,主要发展日本落叶松、杉木、杨类等;二是远当马尾松林区,包括远安及当阳部分地区,主要发展薄皮马尾松、国外松;三是宜东丘陵平原杨树林区,包括枝江及当阳、宜都、夷陵、[犭虎]亭、伍家岗等部分地区,主要发展以意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四是宜西速生丰产林区,包括兴山、秭归和夷陵、点军部分地区,主要发展杉木、巴山松、杨树、日本落叶松等。
(2)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发展高效经济林基地85万亩,其中柑、梨、桃等鲜果基地30万亩,板栗、核桃等干果基地2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20万亩,其它高效经济林基地15万亩,使全市高效经济林基地总规模达到300万亩。全市共分为五大经济林发展区域:一是长江河谷柑桔林带,包括秭归、兴山、夷陵的河谷地区和宜昌城区,主要发展脐橙、血橙、桃叶橙、蜜柚等品种,重点实行低产林改造,发展优良特色品种,提高产品品质;二是宜东水果区,包括枝江和当阳、宜都和夷陵部分地区,主要发展沙梨、金水柑、桃、葡萄、猕猴桃等,重点解决品质退化问题,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是沮河流域湖桑区,包括远安及其周边地区,主要发展桑蚕和菌耳产业,推行标准化种植,形成规模效益;四是清江流域化工原料林及果茶区,包括五峰、长阳和宜都的部分地区,主要发展“三木一花”、五倍子、栀果、木瓜、茶叶、银杏、天麻等,重点是加速老园的改造,发展新基地,开发野生资源;五是宜西果茶区,包括秭归、兴山及夷陵区、远安部分地区,主要发展板栗、核桃、银杏、猕猴桃、茶叶、枣皮等,重点是抚育改造老基地、建设新基地,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
(3)中药材基地建设工程。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后续产业建设,大力开发林下资源和林副产品,进一步扩大药用植物,特别是木本药用植物的种植面积,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的保健药材。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规范化管理”的思路,明确县、乡发展重点,夷陵天麻、长阳木瓜和栀果,五峰“三木一花”等传统品牌要继续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益。稳定天麻、黄姜种植规模,推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生产,使全市中药材产业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建中药材基地68万亩,其中木瓜12万亩、栀果10万亩,“三木一花”20万亩,其它中药材26万亩,使全市中药材种植总规模达到300万亩。
(4)种苗花卉基地建设工程。按照“设施现代化、功能专门化、产品特色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布局合理化”的基本原则,着力新建、扩建一批林木种苗基地,形成以中心苗圃为龙头,以骨干苗圃为主体,以个体苗圃为补充的苗木培育体系,进一步提高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的市场化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发挥我市种质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珍稀苗木、园林绿化苗木、兼育型经济苗木和盆景鲜花、根艺赏石等,力争形成特色,创出品牌。着重抓好长阳高家堰“盆景走廊”建设,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稳步发展。建立市级种苗花卉(盆景)专业交易市场,辐射带动种苗花卉产业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建林木种苗基地4万亩、花卉盆景和根艺基地1万亩,使全市种苗花卉生产基地总规模达到10万亩,年产量达到8000万株(支、盆),年产值达到2亿元。新建“三峡花木市场”,年交易量达到3000万株(支、盆),建成鄂西渝东最大的种苗花卉产品交易中心。
3、林产品加工
(1)木材加工。重点发展中密度纤维板及其延伸产品复合地板、防潮板、防火板、装饰板等功能型人造板产品,加大人造板二次以上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发展技术含量高、综合利用好、附加值高的木材制品。提倡木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培育以旧木料、旧家具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节约木材资源,促进资源保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继续支持五峰山山集团、远安远林集团实施技术改造,推进产品升级,提高生产效益。重点扶持长阳木塑板生产项目,形成6000吨的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全市要形成人造板20万立方米、板料10万吨、中纤板及其延伸产品500万平方米和其它木材产品5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到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