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漳河流域区。包括远安县和当阳市部分地区,重点发展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经济林,同时发展生态公益林。
平原林网区。包括枝江市以及当阳市和宜都市部分地区,以农田林网和绿色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经济林。
宜昌城郊区。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部分地区、峡口风景区和三峡植物园,围绕城市林业建设,大力发展城市景观林和生态防护林,构建最佳人居环境。
(三)建设重点
1、重点生态工程
(1)天然林保护工程。按照省政府批准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继续全面停止工程区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对工程区内的1300万亩天然林和其它森林实行全面有效管护。“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17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121万亩、飞播造林及补植管理47万亩。认真落实天保工程区木材采伐和经营加工企业金融债务豁免政策,落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配套落实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封山禁牧和舍饲圈养措施,大力开发林下资源,积极培育后续替代产业,实现预期目标。
(2)退耕还林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退耕地还林122万亩,其中坡耕地还林8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0万亩、封山育林384万亩。在布局上进一步突出长江、清江和沮漳河流域,特别是长江三峡和葛洲坝以及清江隔河岩坝库区等重点建设地区,力争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严格执行《
退耕还林条例》,认真兑现各项补助政策,切实保护退耕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已退耕还林地块的抚育和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不出现反弹现象。
(3)长江防护林工程。“十一五”期间,计划完成长防林人工造林32万亩,封山育林53万亩。突出长江及一级支流沿线等重点区域,特别是三峡、葛洲坝、隔河岩等坝库区;要充分利用外资,大力营造江河防浪林和水土保持林;进一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施低效防护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加快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治理水土流失,构筑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屏障。在枝江、当阳、宜都等血吸虫病易流行区,实施林业血防工程,规划营造以杨树为主的抑螺防病林,减轻感染危险、保护农民健康。
(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维护三峡地区生物多样性特征。重点加强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在建省、市级保护区建设,完善基地设施,增强保护功能。认真抓好13个市级湿地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建立一批适合我市市情的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区。重点抓好三峡库区湿地生态治理与保护工作,保护湿地水源地以及湿地特殊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争取把“三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建立三峡库区湿地定位监测站1个,野生动物资源监测站3个、野生植物监测站3个,对全市湿地和动植物资源的消长变化情况进行适时监测和科学分析。
(5)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将长江一级支流源头、干流两岸林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峡、葛洲坝等重要水库周围第一重山林地,以及基岩裸露率在35%至70%之间的石漠化山地的生态公益林纳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保护范围,将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林和特种用途林纳入省级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通过限伐、禁伐、封山育林、幼林抚育、次生林改造、人工补植、综合管护等多项措施,提高公益林建设管理水平。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落实国家、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严格补偿基金的使用与管理,维护林权所有者的利益。
(6)平原绿化、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全市计划在枝江、当阳、宜都等地完成平原农田林网建设28万亩,其中农田林网改造5万亩、新建农田防护林带3万亩,平原地区宜林荒滩、荒地绿化20万亩,使平原地区85%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田林网化达到80%以上。全市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沿线全面实现绿化达标,县乡道路沿线和河渠堤坝周边要有95%的里程实现绿化达标,全市新增绿色通道建设达标里程3000公里。加快发展城市林业,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和省级园林式乡镇、园林式村庄、花园式单位,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