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建设。实施浑河北岸滩地综合整治工程,全线清除滩地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拆除部分暂设棚、舍等,整理滩地30多平方公里;整体搬迁和平区罗士圈地区和东陵区长青桥至东陵大桥滩地建筑,并进行了全线绿化,共搬迁居民2958户,企业91家,新增绿化面积2.85平方公里,使滩地绿化覆盖率达到93%以上,滩地景观得到明显改善;启动滩地体育休闲带建设工程,建设或完善滩地公园3座,新建滩地中心休闲广场6处,篮球场、足球场等场所60余处(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械近200件(套)。
--水系及防洪体系建设。在稳定运行浑河沿线3座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启动建设日处理3万吨的辉山明渠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36万吨;全面整理浑河两岸护岸,建设完成长400米的王家湾橡胶坝和长22.3公里、50年一遇的浑河左岸防洪堤坝;综合整治满堂河流域生态环境,初步形成城市“一水六带”生态景观。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于洪新城、长白开发区、浑南新区和铁西民营工业城道路、排水、供水、通讯、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工程,总计建设道路45公里,公铁立交桥3座,有力地推进了浑河开发的顺利进行,也为浑河开发项目大招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项目招商不断推进,全面掀起浑河开发投资的热潮和气势。积极组织、协调、促进规划区域内的招商工作,继启动之初50个招商地块和30个重点招商项目后,2005年,依据浑河滨水景观及城市空间形态,在浑河北岸又重新规划了100个招商地块和17个精品地块,并通过信息发布、规划说明、项目推介等多种形式,在13个城市或地区举办浑河开发概念招商活动50余次,发放招商项目册3000余套,招商范围遍布江、浙、闽、粤及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内外资本密集地区,截至2005年底,引进或开工项目65个,总面积1070.2公顷,投资总额565.5亿元人民币。投资热潮已经凸现。
(二)浑河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浑河开发在“十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开发的程度、建设的深度、推进的速度,与市委、市政府的宏观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与建设生态景观带、旅游休闲带和经济增长带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浑河开发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1.滨水区经济功能尚未发挥。长期以来,受我市历史、地理、区位、经济等条件限制,浑河一直被作为城市的界河和边缘考虑。目前,浑河除长青桥至工农桥10公里城市中心段得到初步建设外,其他大部分区域仍处于未开发或初级开发状态,且开发区域内的绝大部分土地被农田和低矮民房所占据,浑河在城市中的经济功能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滨水区生态景观缺乏特色。目前,浑河两岸部分地段建筑由于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景观设计,破坏了两岸滨河景观效果。同时,浑河滩地内人工栽种的树种不足十几种,树种单调,造成绿色植被相对单一,种群稀少,地域特色不明显,影响了浑河滨水区自然、生态等空间的连续性,而且使滨水区缺乏独特的个性,导致沈阳城市守望浑河却面临“特色危机"。
3.滨水区资源利用尚不充分。目前,浑河开发区域水面平均宽400米,平均水深2.3米,总面积18平方公里,滩地长32公里,平均宽度600米,总面积36平方公里,可改造土地78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同时浑河滨水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既有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新乐文化,又有300年前满清文化,还有现代的先进装备制造文明,但由于长期认识上的偏差,致使这些资源优势并未形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