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卫生支农工作。与市财政局联合制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湖州市实施方案》,实施百名医生支援农村工程。19家市、县级医院结合对口受援单位实际,制订帮扶计划,签订帮扶协议,27名医务人员赴对口支援单位开展传、帮、带工作。先后组织376支小分队,为43278人次的农民开展义诊、医疗咨询服务,为100134名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举办41次农民健康卫生知识讲座,使3566人次的农民受教育。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项目28项,开展各类知识培训311次,赠送医疗设备84件,免费接受进修人员88名。
(四)推进农村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建设。加强对8家在创建期内卫生院的业务指导和年度考核,落实省、市项目建设经费47.7万元。练市医院、埭溪医院进行终期考核验收。2006年新增3家卫生院创建农村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
三、以重大传染病防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和信息报告体系建设。本局专门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落实专门人员,起草了《湖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已由市政府审核下发。制订完善各级各类预案,开展以火灾、交通事故、台风、霍乱和人禽流感疫情等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比武,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对全市疾控应急小分队成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知识系统理论培训,建立全市统一、互动、专职的应急机动队伍,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市169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网络直报,建制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报告率100%。从2006年10月份起,全面启动了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全年以“公共卫生要情”的形式,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23期。尤其是2006年2月和5月,安吉县分别发生1例输入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1例登革热疫情,均得到及时控制,未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二)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强艾滋病防治。市、县疾控中心都设立了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全市建立了24个艾滋病检查初筛实验室,分别设立了4个血清学监测点和行为监测点,开展血清血监测和行为监测。进一步落实以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和免费抗病毒治疗为重点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全市共完成免费咨询检测6844人次,免费抗病毒治疗8人。积极推进湖州市(吴兴区)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举办4期宾馆(饭店)、桑拿浴室行业业主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3次对党校县(局)级及其他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和调查,举行“人口文化进师院之艾滋病-生殖健康”现场咨询宣传活动,在吴兴区环渚乡后庄村进行我市首个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试点。二是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对51个乡镇369个历史螺村开展查螺,查螺面积1157万余平方米,有螺面积13.24万平方米,规范性灭螺达176.64万平方米;全市开展人群查病21465人,耕牛1338头,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人(畜)。三是加强结核病防治。在吴兴区农村开展结核病人进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工作,运行效果良好。全市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5.5%,治愈率86.3%,全市结防工作得到了上级结防管理机构的充分肯定。四是加强霍乱防治。全市22家肠道门诊、7家监测医院全面开展腹泻病例和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监测,采样率及培养率分别达到92.27%和100%,在2526份外环境及食品采样检验中均未发现霍乱弧菌。五是加强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通过建立哨点医院(国家级2家、省级5家)、设立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等手段,开展每两周一次不明原因肺炎的主动搜索和不明原因发热、死亡病例的实时监测,加强对流感、非典、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六是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免疫规划接种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市12.4万儿童享受了预防接种信息化服务。2006年全市未报告甲类传染病,共报告乙类传染病9076例,报告发病率339.91/10万,报告发病数较去年同期下降19.58%。同时,还开展了学校、流动人口聚集地传染病防制现状专题调研,提出了相关防制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