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城乡和区域间享受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明显缩小,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基本建立起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全省社会事业发展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中等水平,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事业发展需求。
1.教育。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左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职业教育比重明显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2.卫生。基本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居民。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70.6/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8‰。
3.文化。突出繁荣与发展的主题,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动文化艺术创新,促进艺术事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到2010年,努力将我省建成西部文化强省。
4.体育。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省体育人口达到40%以上,竞技体育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建成体育强省。
5.新闻出版。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出版产业和多元化的出版物发行流通产业,着力构建中国西部一流印刷产业园区和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研发中心。到2010年,努力把四川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新闻出版(版权)产业发展基地。
6.广播影视。大幅度增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总量,全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总量比“十五”末增长20%以上。构建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有线广播电视入网用户发展到1300万户以上。
7.人口。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总量控制在8900万左右。人人享有生殖健康服务。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建立起“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8.民政。建立并逐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一批现代文明的和谐社区。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优抚安置、殡葬、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慈善等事业得到加强,基本建成覆盖全社会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民间组织、婚姻收养登记等社会行政事务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专栏2 “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指 标 2005年 2010年
“普九”人口覆盖率(%) 97.7 100
幼儿教育入园率(%) 56.3 60
初中毛入学率(%) 104.4 98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50 8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1 25
人均期望寿命(岁) 73 74
孕产妇死亡率(人/10万) 78.4 70.6
婴儿死亡率(‰) 27.9 18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机构数(个) 0.49 0.6
体育人口(%) 35 40
出版图书种数(种) 4900 5410
出版总印张数(亿印张) 26 35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 96.3 98
有线电视入网用户(万户) 1017 1300
总人口(万人) 8750 8900
人口自然增长率(‰) 2.9 5
城乡社会福利床位数(张) 79000 140000
城镇社区服务设施(个) 7730 8600
三、优先发展教育,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努力使青少年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条件。
(二)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到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不断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女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建立各级政府责任明确、经费共担、保障有力、管理有序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加快“两基”攻坚,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进一步抓好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优化,加强农村初中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学生入学难问题。建成遍及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在教职员工中的比重,实施农村教师培训计划,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努力发展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全省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