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五”发展的机遇。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一五”期间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将全面推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其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必将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2.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是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实施,国家必将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四川作为西部地区人口大省,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争取国家的更多支持,将成为“十一五”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3.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到“十一五”末,预计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1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000元以上,经济总量显著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十一五”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享受良好就学、就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入旺盛期,获得多样化公共服务和产品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需求空间和发展空间。
4.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在社会事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必将深刻触动和转变传统的社会事业发展观念,极大地激发社会事业改革动力,推动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增强社会事业发展的活力和效率、拓宽发展途径创造积极条件。
5.社会事业制度保障更加有力。随着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各级人民政府将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社会事业领域的法制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日趋完善,发展环境更加有利。
专栏1 “十五”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指 标 2000年 2005年
“普九”人口覆盖率(%) 93.9 43.2
幼儿教育入园率(%) 97.7 56.3
初中毛入学率(%) 9 5.7 104.4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36.5 5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0.7 21
人均期望寿命(岁) 72 73
孕产妇死亡率(人/10万) 88.2 78.4
婴儿死亡率(‰) 43 27.9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机构数(个) 0.49 0.49
体育人口(%) 30 35
出版图书种数(种) 3855 4900
出版总印张数(亿印张) 15.8 26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 93 96.3
有线电视入网用户(万户) 617 1017
总人口(万人) 8602 8750
人口自然增长率(‰) 5.1 2.9
城乡社会福利床位数(张) 63466 79000
城镇社区服务设施(个) 6818 7730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人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以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重点,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提升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统筹。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把以公益性为主体的社会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妥善处理好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促进非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事业发展需求。
2.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坚持政府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事业发展机制。
3.坚持公平与效益统一。坚持社会事业发展公平性,促进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社会权益,从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科学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努力提高社会事业投资效益。
4.坚持重点与一般兼顾。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指导,优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加强社会事业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贫困地区的发展,积极促进社会事业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