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村流通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扶持建设一批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强集散和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主的新型农资营销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超市下乡”工程,积极支持农家店建设。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少运销环节和成本,切实改善农产品物流环境。
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支持农民创办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发展农产品收购、运输、存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一体化的新型流通业态。鼓励商贸企业、供销合作社和邮政系统等积极参与农村市场流通和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新建、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农村市场建设,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努力推进其经营方式和组织体系创新,引导支持供销合作系统以连锁经营为纽带,加快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打造日用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平台。
努力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调整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在巩固扩大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和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培植新的出口增长点。落实扶持农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支持龙头出口企业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出口品牌。减免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费用,加快农产品通关速度。不断扩大农业利用外资领域,提高农业利用外资质量。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广泛开展与国外的农业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贯彻《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和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合作组织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
(六)培育新型农民,造就发展现代农业主体。要坚持把服务和造福农民同教育和提高农民相结合,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我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发展现代农业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巩固提高普及农村义务教育。从2007年起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加快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在农村的招生规模。2007年全面建立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补助标准,全面完成360所重点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整修、主要设备配备及技术骨干培训任务,启动实施“1127工程”,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