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目标 到2010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达650亿元,工业增加值 3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 12%左右;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由目前的1.4%提高到10%左右;力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30%以上。新增直接就业人员1.3万人。
产业布局 要按照系统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已形成地方特色并具备一定基础的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区,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形成一批有特定区位优势的高技术产业群体。
在南宁重点布局生物质高技术产业基地及以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和现代中药;环境保护产品及技术产业化;通信网络产品和电力电子等电子信息;智能化的电器设备和医疗电子设备等数控技术产业化;以木薯、蔗糖为原料生产六元醇、生物基材料等。
在桂林重点布局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基地及与通信设备、新型元器件等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和机械设备等数控技术产业;高性能电工材料、超硬材料、塑料、合成晶体材料等新材料;环保技术与装置产业化等。
在柳州重点布局铟锌锡锑深加工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及与新材料有关的单体产品,液晶显示器,或者与汽车、机械制造有关的控制系统和电子产品;竹木、药材的培植和开发;高质量的车-铣数控机床、可重组柔性数控机床生产线、特种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柔性版凹版综合等先进印刷机械、智能仪器仪表、液压和气动技术产品、光学仪器、分散控制系统和高档汽车零配件等。
在北海重点布局硅晶体及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及与逆变电器、片式电阻电容等;输送电节能电子系统;海洋生物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水高产养殖与系列深加工,海洋捕捞;近海滩涂油料作物种植及油料作物深加工;可再生能源等。
在玉林、梧州、贵港、贺州重点布局以接纳东部产业转移为重点的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家电设备、电脑配件、新型元器件等电子信息产品和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
4.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
“十一五”时期,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建设重点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8。
5.发展远景
到2020年,形成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五、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一)林浆纸一体化产业
1.资源条件
我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热雨同季,林木年平均生长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36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7.7%,适宜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林地面积约500万公顷,现有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林面积100万公顷;近年培育的“杂交竹”生长快,种植3年即可间伐,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3吨左右,可连续间伐几十年。得天独厚的原料资源条件,使我区成为国家重要的速生丰产林基地,被确定为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的重点省区。
2.市场分析
近10年来,世界造纸工业生产、消费以 2-3%的幅度增长,我国年均增长达到13%左右。2005年我国纸和纸板消费量达到5930万吨,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国,人均消费量为45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300公斤的消费水平。据中国造纸协会预测,2010年国内纸张消费量将达7600-8000万吨,上升空间大;特别是生活用纸,未来10年我国将成为全世界生活用纸消费量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
纸浆 2005年全国纸浆消耗总量5200万吨,木浆、非木浆、废纸浆的消耗比例为22: 24:54;纸浆和废纸进口2462万吨,其中木浆进口超过700万吨,造纸原料进口依存度达到47.25%。国产木浆原料短缺。
造纸 2005年全国纸和纸板产量5600万吨,产品结构正从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但中高档纸及纸板供给能力不足,发展空间较大。
3.产业产品链分析
目前发达国家纸和纸板品种已达1000多种,我国只有600多种,而我区只能生产60多种。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可带动林业、化工、交通、印刷、包装、出版、广告、工艺品、文化等产业发展。我区造纸工业应发挥自产优质木浆的优势,发展高档纸为主,延长产业链的主要品种为:轻量涂布纸、高档信息用纸、高档办公用纸、包装装璜用纸、涂布纸和纸板品种。突出抓好以初生纤维为原料并对卫生要求较高的食、中高档生活系列用纸等市场短线产品;开发特种用纸和工业用纸,干法系列纸等新品包装用纸、液体包装纸板以及市场需求量大档次高的卫生纸、纸尿裤、妇女卫生用品等纸制品。
4.目标及布局
发展目标 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纸业集团合资合作,加快建设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建设现代化制浆造纸企业,迅速扩大造纸工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2010年,林浆纸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120亿元以上,增加直接就业2.2万人。
--造林 五年新建速生丰产原料林 (竹)基地1000万亩。
--制浆 2010年制浆产量达到400万吨,其中木浆250万吨,竹浆70万吨,蔗渣浆 80万吨。
--纸及纸板 2010年产量达到450万吨,其中高档纸及其制品280万吨,蔗渣纸 100万吨,废纸利用和其他70万吨。
产业布局 统筹把握林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交通运输以及配套条件等考虑布局。我区适宜布局建设大型浆纸项目的地区主要是沿海、柳州、梧州、贺州等地。
5.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
“十一五”时期,围绕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建设重大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 54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9。
6.发展远景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林浆纸一体化基地。
(二)水泥建材产业
1.资源条件
建材及非金属矿资源是广西的特色资源,已发现的非金属矿产有51种,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重晶石、滑石、水晶、砷矿等,还有相当丰富的莹石、高岭土、粘土、页岩、石英砂、大理石、花岗岩等。其中水泥用石灰岩保有储量30亿吨,居全国第三位,高岭土保有储量3亿多吨,居全国第二位,膨润土保有储量6.44亿吨,居全国第二位,重晶石保有储量4141万吨,居全国第三位。水泥、石材、滑石、浮法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是广西建材工业的主要产品。
2.市场分析
水泥工业 2005年世界水泥产量22.7亿吨,消费量22.3亿吨。全球水泥市场将保持 3--4%低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10年世界水泥总消费量将突破24亿吨。2005年我国水泥产量10.6亿吨,“十五”平均增速为12%。“十一五”我国水泥增长将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预测2010年水泥消费量12.5亿吨。
平板玻璃工业 世界平板玻璃工业集团化程度高,日本、法国、英国和美国的5家大公司占据了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平板玻璃市场 70%以上的份额。我国2005年平板玻璃产量达到3.21亿重箱,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其中浮法玻璃已占全国平板玻璃总产量 85%以上。全国已有浮法玻璃生产线125条。目前世界上有日熔化1000吨的浮法玻璃熔窑,我国最大的玻璃熔窑也达到900吨/日,平板玻璃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石材工业 我国2005年大理石板材产量1796万平方米,花岗石板材产量13404万平方米。
滑石 近几年来,我国滑石年产量基本保持在200万吨左右。我区滑石资源品质优良,深加工市场前景广阔。
建筑及卫生陶瓷 2005年我国建筑陶瓷总产量达到156亿平方米,卫生陶瓷12亿件。低档产品竞争加剧,高档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3.产业产品链分析
“十一五”时期,要加快我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大力发展浮法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和滑石、高岭土、大理石、花岗岩、重晶石等开采加工。“十一五”我区建材产业产品链延伸的重点是:
4.目标及布局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区水泥产量达到50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 4000万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比例将达到80%以上;全区浮法玻璃产量将达到900万重量箱,其中优质浮法玻璃产量将达到600万重量箱,优质浮法玻璃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达到65%以上;全区新型墙体材料总量要达到100亿块标砖。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 58亿元以上。新增直接就业人员3.4万人。
产业布局 对水泥生产能力大的地区和旅游城市,重点是贵港、玉林、南宁、桂林、崇左、柳州等市,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实施结构调整,加快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取代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工艺;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性市场范围内,重点是百色、河池、贺州、梧州、来宾等市,支持其适当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形成地区性产业中心,满足地区性市场需要。在南宁、北海建设日熔化量600- 900吨的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2-3条。
5.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
“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大力发展浮法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优势产品,围绕产业链布局建设重大项目,预测固定投资22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