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工业重点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4.电力建设
  “十一五”期间,计划投产的重大电源项目约1120万千瓦。包括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电站、长洲水利枢纽电站、桥巩水电站、岩滩扩建、钦州电厂、防城港电厂、来宾电厂改扩建工程、贵港电厂一期和永福电厂扩建,其余620万千瓦装机结转至“十二五”期间投产。“十一五”期间开工,总容量约1030万千瓦,预测固定资产投资72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5。
  5.发展远景
  到2020年,广西电力工业形成以水火电为主、核电及风电等为重要补充的结构,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六)制糖产业
  1.资源优势
  我区是全球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的糖料蔗优势产区。甘蔗单产、糖份已超古巴、澳大利亚,达到巴西等产糖大国水平。甘蔗是我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 2005年种植面积达1123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9%。
  2.市场分析
  食糖市场 2005年我国食糖消费总量 1050万吨,人均8公斤,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一五”食品战略研究报告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食糖消费年均增速7.5%左右,2010年食糖消费总量将达 1500万吨左右,比2005年产量多450万吨,比历史最高产量年份多400万吨,即使考虑到进口因素,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市场糖价将保持在较高位运行,国内市场糖价也将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影响糖价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产糖国关税保护、倾销政策、政府补贴等。我国食糖进口关税仅为 15%,国内糖价易受冲击。
  生活用纸市场 2005年全国生活用纸量人均消费2.6公斤,低于世界人均3.5公斤的水平。据中国造纸协会预测,2010年全国生活用纸量人均消费3.6公斤,总消费量490万吨。甘蔗渣是生产生活用纸的最佳原材料,制浆成本仅为木浆成本的50%。我区每榨季可产绝干蔗渣约700万吨,扣除糖厂燃料用渣,可生产纸浆100万吨。此外,以蔗糖为原料生产低聚果糖,以糖蜜生产食用酒精、无水酒精、味精、酵母、赖氨酸,以酒精废液生产有机复合肥等产品,开展蔗糖综合利用,亦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产业产品链分析
  我区制糖业已形成甘蔗→制糖→糖蜜→酒精(酵母、味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两条工业加工产业链,以及甘蔗→蔗叶、蔗梢、糖蜜→饲料→牲畜(养牛)的农业产业链。“十一五”我区糖业产业产品链延伸的重点:
  4.目标及布局
  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制糖产业要建成循环经济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建设糖蔗基地,依靠技术进步,强化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提高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我区糖业在全国市场的优势地位和全球竞争力。2010年,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1200万亩,甘蔗总产量6000万吨左右;糖厂日榨能力50万吨,食糖总产量750万吨,产糖量稳定在全国总产量的60%左右,其中精制糖产量80万吨;甘蔗渣制浆造纸能力100万吨左右,酒精60万吨,酵母10万吨,酵母提取物3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450亿元,工业增加值150亿元,综合利用率达60%;新增直接就业1.13万人。
  产业布局 甘蔗种植向优势产区集中,糖业生产向原料蔗资源富集地集中。重点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主要布局在贵港、崇左、来宾、南宁、柳州等产糖大市,糖业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重点布局在贵港、柳州、防城港、百色、河池、来宾、崇左市。
  5.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
  “十一五”时期,围绕延伸糖业产业链,布局建设重大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6。
  6.发展远景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制糖基地。
  (七)农产品加工产业
  1.资源条件
  我区气候资源优越,发展亚热带农业得天独厚。已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水果、蔬菜、桑蚕、烤烟、食用菌、中药材、禽畜、淡海水产养殖生产基地,不少特色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2.市场分析
  根据我区农产品资源优势,今后应重点发展食品加工、茧丝绸、两大行业,其中,食品加工主要抓好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
  (1)食品加工
  水果加工 2005年全国人均水果消费量约25公斤,我区21.6公斤,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1/3。据预测,“十一五”全国水果需求年均增长7.4%,对热带及南亚热带水果需求年均增长12.1%。我区是全国热带及南亚热带水果主产区,水果加工业市场广阔。
  蔬菜加工 2005年我国人均蔬菜消费量约110公斤,我区107公斤,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73%。据预测,“十一五”全国市场蔬菜需求年均增长7%左右。我区是全国南方蔬菜主产区,生产反季节蔬菜特别是秋冬蔬菜有较大优势,市场竞争力强,发展蔬菜加工潜力大。
  肉类加工 2005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约35公斤,我区31公斤,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88%。据预测,“十一五”全国市场肉类需求年均增长6%左右。我区是全国肉类生产大省,特别是瘦肉型猪、香猪、三黄鸡、霞烟鸡、瑶鸡等品种有较大市场影响,肉类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加工潜力大。
  水产品加工 2005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约14公斤,我区9公斤,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60%左右。据预测,今后10年,我国人均水产品年消费量将达20-25公斤,每年全国水产品需求总量新增160-200万吨。我区发展特色水产品优势明显,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水产品加工前景看好。
  (2)茧丝绸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和出口国,丝绸产量的80%用于出口。2005年全国生丝、丝绸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和 70%左右,出口量占国际贸易量的80%和 50%左右。今后一个时期,全球丝绸消费年均增长3%左右。目前,我国人均丝绸消费量低,发展丝绸产业前景广阔。我区发展茧丝绸产业具有较好基础,延长产业链潜力巨大。
  3.产业产品链
  水果加工产业链发展重点:建设无公害、有机水果标准化基地和优质、加工专用水果基地;培育和引进大中型水果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能力;加强传统水果罐头、果汁、果脯开发创新;积极开发果酱、果粉、果酒、水果萃取保健食品等,提高产品附加值。
  蔬菜加工产业链发展重点:加强优良蔬菜品种的引进、选育;建设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和食用菌基地;发展蔬菜储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初加工,提高蔬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杀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水平;加强脱水蔬菜、蔬菜罐头、食用菌罐头等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具有出口潜力的速冻菜、蔬菜汁(粉)、蔬菜脆片以及膨化蔬菜、保健蔬菜等产品。
  肉类加工产业链发展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养猪、养牛(包括奶水牛)、肉羊、肉鸡基地;培育大型肉猪、肉牛、肉羊、禽类加工龙头企业,扩大加工能力;发展生猪(香猪)、家禽、肉牛、山羊、鹅肥肝等肉类加工及深加工制品;开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等鲜肉品种和系列化、全营养、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的熟肉制品;提高畜禽副产品加工率,开发生化、皮革等加工产品。
  水产品加工产业链发展重点:加强优质淡、海水鱼苗的引进、选育和繁殖;扩大标准化养殖基地;发展保活、保鲜、冰鲜、冷冻等初加工;开发精制食用鲜鱼酱及其风味鱼丸、鱼卷等方便速食品;开发罗非鱼、海水珍珠等深加工产品。
  茧丝绸产业链发展重点:积极引进桑树新品种,建设优质高产桑树种植基地;扩大标准化养蚕规模;培育扶持一批缫丝、丝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丝绸、丝织品、服装等蚕丝下游产品开发。
  4.目标及布局
  发展目标 2010年我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800亿元(不含制糖、制浆造纸业),其中食品工业605亿元,茧丝绸加工业1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3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19%提高到30%,新增直接就业15万人。
  产业布局 重点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原料基地;在城镇、沿交通干线、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加工企业;在中心城市布局建设现代化深加工企业。
  5.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
  “十一五”时期,围绕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布局建设重点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 20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7。
  6.发展远景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八)高新技术产业
  1.形势与市场分析
  以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已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2001-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速为35.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更快,5年平均增速42.58%。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4159.6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182.5亿元,进口总额1977.1亿元。高技术产品市场空间巨大。我区要加大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深度开发优势资源,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力争赢得市场空间。
  2.发展思路
  根据科技进步趋势和现有基础,“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要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海洋生物、环保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
  3.发展目标及布局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