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围绕发展有色金属产业链,布局建设重大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 67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1。
6.发展远景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和有国际竞争力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
(二)汽车机械产业
1.市场分析
进入新世纪,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使汽车工业全球化明显加快,联合兼并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通过扩张重组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在全球市场,目前已形成“6+3”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日产六大汽车集团和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三家汽车公司),其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
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57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国。我国人均 GDP超过1000美元后,家庭汽车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商品,家庭汽车消费将从2009年前后进入旺盛期,轿车市场快速增长期约为 20年。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突破10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超过6000万辆。国家鼓励卡车向重型方向发展,鼓励轿车向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面向农村市场发展低速汽车。我区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柳州汽车工业基地和玉柴重型、轻型柴油机的优势,重点发展重型卡车、微型车、经济型轿车和节能环保型柴油轿车,提高我区汽车市场占有率。
我国将长期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十一五”全国投资规模将达70万亿元左右,对工程机械类产品的需求将保持一定增长,我区发展工程机械仍有市场前景。
2.产业产品链分析
汽车产业链是以整车为最终消费品向前和向后关联延伸。整车向前延伸包括发动机、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车身、电器设备等七大模块;向后延伸包括汽车贸易、维修、消费信贷、物流、保险、二手车交易、租赁等。
“十一五”我区汽车及零配件重点发展的产品链:
“十一五”我区工程机械重点发展的产品链:
3.目标及布局
发展目标 2010年汽车机械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400亿元,其中汽车1000亿元,机械4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其中汽车250亿元,机械100亿元;新增直接就业 4.5万人。
--整车生产 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一汽柳特、桂客集团、柳州五菱、玉柴南宁专汽等骨干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微型汽车、轿车、小型乘用车、重型载货汽车、客车及各类专用车等。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柴油经济型轿车的机遇,支持玉柴集团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柴油发动机为核心,联合大企业,发展节能环保型柴油轿车和重型卡车。 2010年,各类汽车整车产量达到100万辆。
--汽配工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汽配企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提高整车配套能力。在柳州市培育形成汽车零配件产业群,建成国家汽车零部件加工出口基地。在发动机方面,重点扶持玉柴研发大功率、新型节能、环保型柴油机系列产品,巩固提高玉柴在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地位,扩大上汽通用五菱发动机和柳汽发动机的规模。2010年,区内零部件总体配套率突破70%,车用内燃机产量达到120万台。
--工程机械 扩大柳工、玉柴等工程机械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工程机械零部件,打造国内知名品牌。2010年,各类工程机械产量达到6万台。
产业布局
--柳州市 大力发展微车、轿车、中重型载货车、多功能乘用车、专用车等整车产品,围绕整车配套发展中小功率发动机、变速箱总成、车桥、内外饰件模块、独立悬挂总成等汽车零配件产品。依托柳工集团做大做强装载机等系列工程机械产品。
--桂林市 加快轮胎工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大、中、轻型客车和曲轴、离合器、变速箱、制动器、安全玻璃等汽车零配件产品。
--玉林市 依托玉柴集团,加快玉柴工业园建设,继续保持中型车用柴油机的优势,扩大重型和轻型车用柴油机的市场份额,同时加快开发微轿柴池机,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发展小型挖掘机和中型挖掘机等。
--南宁市 加快发展专用车和扩大灯具、散热器、油箱等汽车配件生产能力。
4.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
“十一五”时期,围绕发展汽车机械产业链,布局建设重大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 40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2。
5.发展远景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汽车和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三)石油化工产业
1.优势条件
石化产业一般适宜在沿海布局。我区沿海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涠洲岛可建设30- 50万吨原油码头,钦州港可建设10万吨原油码头和30万吨原油码头,港口距中东原油产区近,接卸海外原油的运输成本低。钦州港、铁山港工业区土地平整广阔,淡水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交通运输便利,是布局大型石化基地的较佳选址。2004年,西南1000万吨成品油管线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由广东和广西沿海向西南供应成品油的通道已初步形成。国家“十一五”炼油、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在我区沿海布局建设新的石化基地,新增炼油能力1500万吨,并确定涠洲岛作为原油进口接卸码头。这是我区发展石化产业的历史机遇。我区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和淡水资源充沛,是进口资源发展煤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的良好区域。
2.市场分析
原油市场分析 我国成品油产地与市场消费矛盾比较突出,东北、西北地区原油加工能力过剩,大量外运;西南地区原油加工能力空白,需从西北调运;华中和华南需求增长快,供应缺口较大,主要由东北、西北调运补充。 2005年全国石油消费量3.2亿吨,其中国内生产原油1.8亿吨,进口原油1.4亿吨。我国进口原油依存度将逐年提高,将从2005年的43.8%上升到2010年的50%和2020年的60%。原油资源短缺和原油加工布局不合理,导致滇黔桂三省区成品油需求与供应矛盾突出。
成品油市场 2005年西南地区成品油缺口1222万吨,中南地区缺口1620万吨;滇黔桂三省区只有北海和田东两个规模很小的炼油厂,生产成品油56万吨,三省区的需求量为958万吨,其中云南394万吨、贵州191万吨、广西373万吨,缺口902万吨;周边四川、湖南、广东、海南等省需求量分别为470万吨、499万吨、2082万吨、83万吨,除本地自产外缺口1462万吨。综合分析七省区成品油市场的供需形势:西北南下的成品油将逐渐减少,只能满足成渝地区市场需求;长岭石化、荆门石化的加工量增加不大,生产的成品油只能自给;东北下海的成品油经海运上岸,再由铁路运至滇黔桂,运距长,运输不畅;茂名石化扩建到年加工1800万吨,预计部分成品油将通过茂名—南宁—贵阳—昆明的成品油管线进入滇黔桂。因此,按此成品油供需平衡情况,确定广西沿海千万吨级炼油企业成品油的第一目标市场为滇黔桂三省区,第二目标市场为湖南、广东、四川和海南等省。
航空煤油市场 2010年广西、云南境内机场航空煤油需求100万吨,2015年120万吨。
液化气市场 我国液化气消费量增长快,国内生产满足不了需求,2004年进口液化气约占总消费量的35%。我区每年液化气消费约47万吨,主要靠外地调入或进口。云贵地区地处内陆,液化气短缺,价格较高。
乙烯市场 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等产品的基本化工原料。我国乙烯工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产量和品种满足不了需要,各类石化产品的进口数量快速增长,其中聚烯烃超过全球贸易总量的30%。2005年我国乙烯产能755万吨,产量730万吨;预测到2010年,乙烯产能1700-1800万吨,产量 1450万吨,需求2500万吨,自给率58%; 2020年,乙烯产能2600万吨,需求4000万吨,自给率超过60%。
聚氯乙烯市场 2004年全国聚氯乙烯 (PVC)产量530万吨,进口200万吨。近年来,我国PVC产量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但仍不能满足需求。预测2010年我国PVC需求量1300-1400万吨。
聚丙烯市场 2004年全国产能481万吨,消费量764.7万吨,缺口283.7万吨。预测 2010年全国聚丙烯需求量1239万吨,自给率 74%。根据对周边市场分析,中南市场缺口 250万吨,西南市场缺口88万吨。
苯市场 目前国内纯苯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主要消费地在华北和华南沿海,部分出口。
二甲苯市场 预测2010年国内市场对二甲苯的需求缺口250万吨。随着苯酐装置扩建项目陆续投产,邻二甲苯的缺口也逐渐扩大。国内市场混合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对二甲苯,供应量不足,进口量逐年增加。
3.产业产品链分析
石油化工产业分为上游、中游及下游三部分。上游产业是以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经化学加工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石化基本原料产品链;中游产业是由石化基本原料深加工衍生出烯烃系列及芳烃系列产品;下游产业延伸至服装面料、塑料、橡胶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种类繁多的产品。“十一五”期间,在我区沿海建设千万吨级炼油厂,及百万吨级重质油化工、乙烯、润滑油、沥青等项目,打造沿海石化基地,逐步形成石化产业群,延伸以乙烯、丙烯、芳烃和C4烃为龙头的产品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