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工业重点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工业重点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桂政发[2007]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广西工业重点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00七年一月二十六日

  广西工业重点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目录(略)
  专栏1-35(略)
  图1-12(略)
  附件1-13(略)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为实施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自治区工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培育壮大强优企业,带动百业发展,促进结构升级,壮大经济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一)“十五”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十五”期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大力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五年间,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4%、13.8%和11.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26.3:35.2:38.5调整到2005年的 22.4:37.1:40.5。农业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工业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总体上符合工业化发展规律。
  (二)“十五”工业内部结构变化
  “十五”期间,我区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总量作为重中之重,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工业增长明显加快 “十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比“九五”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41.5%,比“九五”提高8个百分点。
  轻重工业比例发生变化 “十五”期间,资源型工业比重上升,2005年达到62.8%,比2000年上升4.5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上升,规模以上轻工业和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39:61发展为33:67,重工业比重上升6个百分点。
  强优企业发展壮大 2005年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企业集团11家,其中进入全国 500强企业8家、超100亿元企业4家。重点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竞争力提高。
  (三)“十五”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十五”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但工业总量小、结构层次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等问题仍较突出。主要体现在:
  工业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 200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263亿元,仅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6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31%,比全国低10.8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比重比全国高9.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仅为 1.40,远低于全国3.35的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生产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 2005年,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每户总资产为4.6亿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平均每户产品销售收入3.7亿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60%。大部分企业主要以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为主,产业产品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
  工业强优企业少,名牌产品不多 2005年,全国超100亿元销售收入企业共258家,我区只有4家(含被总部合并报表的广西电网公司和上汽通用五菱)。全国918个中国名牌产品中,我区仅占9个。全国813个中国驰名商标中,我区仅占10个。
  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落后 2005年,我区科技创新水平排名全国第27位。在我区 15个主要工业行业中,关键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以及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5-10年,个别行业则落后20-30年。
  产业布局不合理,沿海区位优势没有发挥 除柳州市外,其他中心城市工业主导地位不突出;在资源富集地,现代化生产基地没有真正形成;沿海城市具有发展大工业的优越条件,但临海工业发展缓慢。
  产品市场影响力小,重点产业不强 2005年,我区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比重超10%的仅有成品糖、微型车、内燃机、装载机、氧化铝等少数产品,能影响全国市场的产业产品很少。
  二、产业发展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思路
  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大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抓住历史机遇,利用各种合作平台,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振兴产业,壮大企业,完善布局,加快构建以资源加工业、现代制造业和能源重化工业为重点,具有广西特色的工业体系,形成产业集群,延长产业产品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壮大经济总量。
  “十一五”是我区由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期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产业发展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科学发展、循环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
  --坚持把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增强工业对发展的主导作用,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重点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促进产业集中,扩大企业规模,培育强优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品创新,创造更多知名品牌,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联动发展,优化产业和城镇布局,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按照上述基本思路,突出把握好五项基本原则:
  --特色优先,倾斜发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科学确定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重点产业优先发展,较大幅度提升重点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
  --优化存量,提升增量。存量是发展基础,增量是扩大总量的有效途径。优化存量,就是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对现有资产加快兼并重组,催生新的企业集团;提升增量,就是要扩大投资新上项目,使新型工业企业不断涌现,创造更多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调整布局,优化发展。加快中心城市老城区“退二进三”步伐,促进工业向城市工业园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加快布局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完善临海重化工业布局;在资源富集地布局建设优势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在沿交通干线主要城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形成经济带;在多区域合作中,发挥地缘优势,促进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中区。
  --自主创新,节约增效。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切实降低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政府指导,市场导向。政府主要通过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市场准入、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和政策措施,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指导与服务,推动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
  (三)目标任务
  “十一五”我区工业化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1.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工业化率由2005年的1.4提高到2010年的2.2以上。
  2.三次产业结构明显变化
  三次产业比重从2005年的22.4:37.1: 40.5调整为18.0:44.0:38.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9个百分点。
  3.构建形成“一轴两廊”工业发展新格局
  按照区位、交通、市场和产业分工协作要求,把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布局与各地优势有机结合,努力壮大以南宁-来宾-柳州-桂林为中轴的工业经济带,加快崛起以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宁、崇左以及贺州、梧州、玉林、贵港、柳州、河池、百色为两廊的工业经济带,形成“一轴两廊”工业发展新格局。
  4.工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
  工业从业人员由2005年的19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80万人以上,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7%提高到10%。
  5.工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污染排放下降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 2.87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2.22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5%以上。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2005年的363立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230立方米,年均下降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2005年的60%提高到2010年的70%以上,新建重点项目达到95%以上。
  --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由2005年的85%提高到2010年的95%,新建重点项目100%达标并争取优于国家排放标准。
  6.培育发展一批重点产业
  在“十五”初步形成的优势产业基础上,着眼于市场和产业前景,依据产业导向和发展条件,优化产业选择,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尽快做大做强,发挥重点产业在现代制造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提升其在全部工业中的骨干地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