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原则。
1.坚持市场调节和政策引导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促进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流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的组织指导、规划引导和宏观调控,发挥政府对流通服务业的行业指导作用,对关系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需求和农产品流通等现代流通方式、业态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推动流通服务业加快发展。
2.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相结合。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创新流通管理体制,消除不利于流通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推动重点企业的战略性扩张重组。深化流通服务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3.坚持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流通服务领域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国际流通服务产业转移。有序推进流通服务业对外开放,借鉴国际现代流通服务业管理模式和经验,提升流通服务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流通服务企业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同时,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推动流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流通科技含量。加强对现代流通服务业基础理论、经营技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4.坚持有序竞争和规范管理相结合。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城乡协调、多元投资、规范管理”的原则,鼓励各种资本进入流通服务领域,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流通服务产业的市场化、组织化和现代化水平。
5.坚持重点发展和全面提升相结合。适应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转换的需要,既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也要继续发展商贸、餐饮、住宿、仓储等传统服务业和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农村批发零售业,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宗农产品批发、加工、配送、冷藏等流通服务体系。
三、确定主要任务,实现重点突破
(一)提高流通规模和效率,增强对工业经济的服务能力。
1.大力发展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物流配送服务网络。整合商业批发、物资储运、商品配送等流通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技术,加快建立和完善辐射全国、连接国际市场的大宗生产资料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形成多层次的物流体系。重点发展20个营运标准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信息化的现代物流园区,培育40家第三方物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