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组织领导,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残疾人事业经费逐年递增,残疾人事业影响不断扩展,扶残助残蔚然成风,残疾人事业得到广泛理解和支持,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助残、红领巾助残、巾帼助残、志愿者助残等助残活动蓬勃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推开,南京市成为首批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自1995年1月南京电视台开播手语新闻,迄今已坚持10多年,影视节目字幕全面普及,市盲人图书馆开办了河西分部,残疾人信息交流逐步实现无障碍。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示范岗,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四)残疾人组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残联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2003年4月,市委发文成立市残联党组,同年6月,南京市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全面完成机构升格单列、换届和人员到位的各项工作。“十五”期末,各区县残联也相继完成升格单列、人员到位等任务,乡镇、街道残联配备了专(兼)职理事长,社区(村)成立残疾人协会,组织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面贯彻“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原则,各项残疾人工作融入社区,更加贴近残疾人,使残疾人康复、教育、维权、就业、文化生活等方面状况得到很大改善。白下区荣获“十五全国基层残疾人工作先进区”称号,白下、秦淮、玄武、鼓楼等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市及各区县建立了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使残疾人有了学习、培训、康复和文体活动的场所。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残联门户网站受到各方好评,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普及应用水平逐步提高。
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残疾人的总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环境与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与广大残疾人的需求和期望还有较大差距。
二、南京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两个率先”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局,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利益和谐,体现社会公平,着力为残疾人办实事,认真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状况,缩小残疾人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形成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机制;推进残疾人生活总体上全面实现小康,使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得到体现,促进残疾人全面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