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快晋西北和太行山革命老区公路建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由于地理、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山西省公路建设不平衡,沿大运高速公路的中轴地带地势平缓,经济较为发达,交通便捷,而东部沿太行山脉和西部吕梁山脉及沿黄河地区则地形复杂,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制约这些地区发展的瓶颈,未来五年,省政府要重点加强对“两区”在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因此,要特别注重晋西北和太行山革命老区公路建设,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公路发展全过程。
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到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注重细节,注重使用者的需求,使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交通基础设施提供的便利。特别是要把“安全至上”成为全社会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共同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继续实施“安保”工程。“以人为本”还要更加注重公平,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特别要让边远、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公路交通发展的成果。
5.降低资源消耗,注重生态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在快速发展中达到持续发展目标,增强山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提高山西交通的集约化水平,降低单位通行能力和单位运输量的环境资源代价。这就要求要重点发展具有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大通过能力特点的高等级公路系统,并加强其他公路设施的改造升级,提高通过能力。同时要增强效率观念和节能意识,建设节约型交通。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都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节能,合理利用线位资源,少占耕地,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指标,在保证安全、满足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合理指标,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指标,努力节约建设成本。
6.发挥自身优势,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是由多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各种运输方式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和相互依赖性。公路交通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既为其它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服务,又在运输通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会使运输产品发生新的变化,对运输方式、运输质量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宜于道路运输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为用户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保持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基础性地位。在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与铁路、航空等其它运输方式的和谐统一和有机衔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布局衔接和功能互补,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