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㈠ 地震监测工作体系建设发展计划
  ⒈ 基本指标
  ⑴ 优化改造两个现有台站,新建1个地震前兆观测台站,组建三亚市地震遥测台网。
  ⑵ 设立5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分别分布在海棠湾镇、田独镇、凤凰镇、天涯镇和崖城镇。
  ⑶ 加强群测群防“三合一”联络网站的日常管理和指导,突出抓好人员培训工作,年培训网站人员300人/次。
  ⑷ 三亚市五个镇、五个国营农场分别设1名专(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
  ⒉ 重点项目
  ⑴ 电磁波台优化改造。2007年前,完成对我市现有电磁波台的优化改造,实现数字化监测,从而提高它对地震前兆信息的获取能力。计划投入12万元。
  ⑵ 南滨地震观测台二次优化改造。根据《地震及前兆数字地震观测规范》的要求,2007年前对南滨观测台再次进行优化改造,完善观测项目,新增水温观测和气象三要素辅助观测项目,并通过PSIN或ADSL拨号方式等通信方式将地下流体观测数据传送到三亚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海南省地震前兆台网部。计划投入23.74万元。
  ⑶ 大隆水库地震监测站建设。本着对大隆水库下游10多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2006年以前,由大隆水库责任有限公司负责出资建成投入使用,及时监测大隆水库蓄水位的人工诱发地震情况并切实做到与“三亚市地震遥测台网”联网。计划投入30万元。
  ⑷ 东部地下流体观测台建设。拟在三亚东侧的海棠湾镇或田独镇新建一个地下流体观测台,与西侧的南滨观测台对应,加强地震前兆观测手段,使我市观测资料具有对比性,监测预报更加科学准确。计划投入99.75万元,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
  ⑸ 地震遥测台网建设。这是一个测震台网,它由分析中心和分布在我市东、西、南、北向各一个子台组成。2010年前开始建设,可跨“十一五”规划期间发展。项目完成后,我市地震前兆观测手段和测震手段形成科学合理的格局,大大提高我市的地震测报能力。计划投入250万元。
  ㈡ 震害防御工作体系建设发展计划
  ⒈ 基本指标
  ⑴ 国土利用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依据三亚市地震小区划成果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或根据地震小区划成果部份修改国土利用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
  ⑵ 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与监督。一般新建、改建、扩建工程100%达到小区划成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新建的重大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100%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抗震设防,城镇居民和农民新建私房采取有效抗震设防措施的比例达到30%。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