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从我市是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在“十一五”期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4-5级地震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防震减灾事业提出的要求,健全我市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㈢ 编制原则
⒈ 遵循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⒉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⒊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兼顾长远利益、全局利益与行业利益。
⒋ 注重前瞻性、统筹性、协调性及与各层级规划的衔接性,体现科学性、指导性、针对性和约束性。
⒌ 从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十五”基础上,根据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特点,以项目为核心,突出重点;
⒍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过程的公开性,注重公众的参与和专家咨询服务。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政府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机制完善,防震减灾事业跨越式发展,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震害防御能力明显增强。城区一般建设工程65%达到地震小区划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45%以上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推广覆盖率达30%以上。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明显提高。完成现有台站的观测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优化改造,加速建设结构布局科学合理的前兆监测网络,明显提高监测信息技术系统的现代化水平,群测群防工作上新台阶,力争在大震前提出短临预报和震后做出趋势判断意见。地震应急指挥救援能力明显提高。建成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确保其指挥系统在震后30-40分钟全面运转;建立起一支有装备且训练有素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保证他们于震后15-30分钟开始工作,1小时内到达震灾现场开展救援;完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置设施建设和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力争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四、发展任务
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的发展任务是在全面分析形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要求,制定好防震减灾各项发展计划,突出抓好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拟选择若干能发挥优势,体现我市特色,对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重点项目,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突破,力求促进防震减灾事业跨越发展,大幅度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