㈡ 三亚市防震减灾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⒈ 有利条件
⑴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明确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要加强“震害预防、地震监测和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提高综合防御地震的能力。
⑵ 海南省和三亚市两级政府也逐步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一直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特别是近几年来,省、市两级政府制定颁发的《
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
海南省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和《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通知》、《
三亚市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暂行规定》、《
三亚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暂行规定》、《
三亚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三亚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建立三亚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为规范防震减灾行为和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⑶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地震海啸后,城市公共安全再一次被提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地震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在不断提高,社会与经济的日益发展对防震减灾提出更高的要求。
⑷ 我市的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坚实的基础。“十五”期间,我市基本完成计划项目的95%:投资30万元的南滨地震观测台数字化改造工程,已于2003年完成并投入使用,其地震前兆测项由3个增加到6个,大大提高了地震前兆观测水平;投资3.9万元的地震信息反馈系统于2004年建成运转;耗资171万元的三亚市区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已于2004年12月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工作量的96%。此外,三亚市政府还成立了三亚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构建了由190人组成的三亚市群测群防“三合一”联络网,建立了三亚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三亚市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小组和执法监督小组。这一切,都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