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模式,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工作下延,把城市管理延伸到后街巷道和居民小区。着力解决城市违章搭建、占道经营、交通秩序混乱、乱倒垃圾等难点问题,整治市容市貌,搞好美化亮化,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改善城市管理手段,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对城市的精细管理。深化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国投公司、城投公司通过盘活城市积淀资产和国有存量资产,为城市发展筹集建设资金。引入市场机制,改进和加强对自来水、燃气、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市政公用设施维护的特许经营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县(市)城和中心镇建设。抓紧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实现规划全覆盖,同时加强规划的管理。加快县(市)城建设步伐,做大规模和实力,增强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加强城镇交通、电力、水利、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商业、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保障能力。同时,注重特色塑造,提高建设水平。注重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城镇聚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力突破利用外资,继续实施利用外资倍增计划,努力实现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帐6亿美元以上的目标。组织开展“韩资招商月”活动,加快打造韩资密集区。突出产业招商,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为重点,力争突破一批重大利用外资项目,确保全年新批协议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的项目30个以上。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重点筹办好盐城经贸洽谈会暨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盐城国际汽车文化节,重点组织好赴韩日、台湾、欧美等国家及地区的重大招商活动,扩大盐城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突破利用外资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外经、外贸工作,全年净增外派劳务1万人,进出口总额突破20亿美元,保持苏北领先地位。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市直重点企业的改制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和股权结构多元化,增强发展活力。多渠道筹集改革成本,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改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改革各类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人事、劳动和收入分配等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深化以乡镇机构、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非税收入改革,发展税源型经济,控减县、乡(镇)债务,促进财政收入健康增长。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全民创业。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全面放宽准入条件,减少行政性收费,规范政府行为和市场秩序,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加强民营经济创业园和特色市场建设,在全市建设30个创业辅导基地,组建一批信用担保机构,帮助群众创业致富。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跟踪服务,扶持做大做强。全市今年新增私营企业6000户、个体工商户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