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新五件实事。按照打好基础、注重实效、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稳定、完善、落实好各种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市财政预算安排支农资金比上年增长298%。继续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6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00座,撤并渡口50道,建成代渡桥12座。积极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提高农村供电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逐步使每一所农村学校都能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和改造,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万人以上,培训农村致富骨干15万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基层文化设施条件,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从解决村庄道路修建、河塘整治、垃圾清理、村舍改造、村庄绿化等最突出问题入手,大力整治脏、乱、差环境,改善农村面貌和生活条件。在办好农村新五件实事的同时,科学规划,典型示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
突出做大做强市区,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展新貌、五年大变样”的要求,同步推进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潮。
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市区近期建设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抓紧完成世纪大道为轴线的都市走廊、串场河两侧等地域的城市设计。按照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格局,突出重点区域、重要节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城南新区、河东新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大力突破盐渎公园周边地段、火车站地段、高教园区和职教园区地段、先锋岛地段、市行政中心周边地段等重要节点建设;抓紧实施会展中心、韩国城、金鹰国际、沃尔玛等重大项目,形成市区大建设的框架。加快“水绿盐城”建设步伐,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积极推进串场河景观带、新洋港特色水景、通榆河绿带和大洋湾风景区建设;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提高绿化覆盖率,合理布局城市公园、绿地,组织实施冬春绿化会战,通过彰显城市水绿特色,努力把市区建成人居环境舒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园林城市。坚持用文化的理念指导城市建设,重视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城市特色的塑造,加强海盐文化、新四军文化的挖掘,打造“海盐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按照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加强城市功能性建设。继续完善城市路网,启动城市快速通道建设;搞好范公路、青年路东延和跃马路延伸等主次干道建设,实施世纪大道、解放南路、建军路等骨干道路综合整治;增加市区支路辅路,提高城市道路密度,科学组织城市交通,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改造公交设施,缓解“出行难”问题;重视后街巷道建设,年内完成10条支路巷道改造。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污水管网、电网以及数字化电视改造等工程,重视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提高城市防空和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以及社区商业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提高居民住房成套率,积极推进城市受淹小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整治改造,改善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