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保持工业投资稳步增长。一是继续开展以重点工业项目为主的项目推进活动。创新项目推进工作思路,建立以重大工业项目开发与建设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实施一批重特大项目、龙头型项目,全面提高工业重点项目推进的水平和效率。二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理念,提高招商效率,优化招商环境,加快实现大招商向招大商的转变。构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投融资平台,吸引国外大企业大集团落户盐城。三是继续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按照“六放”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使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在市场准入、规费清理、资金融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门槛,拓宽领域,简化手续。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增强民间资本的投入能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吸引和集聚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向工业领域。
(十一)促进工业节约发展。落实循环经济试点方案,组织实施一批试点、示范工程。积极推行清洁安全生产,推广应用清洁先进工艺和技术,开展“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先进企业”创建活动。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围绕高能耗行业和企业,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强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培育具有较高水平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基地。加强土地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使用效率。
(十二)提高工业国际化水平。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加大对产业链长的龙头型项目、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内资与外资企业的产业配套。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和国际营销网络,开展跨国合作经营,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十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政府的宏观指导、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稳定、透明的法制环境,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诚信、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人才聚集的人文环境。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产业、财税、信贷、土地、环保、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规划纲要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政策体系。要根据各县(市、区)工业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和区位特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与技术水平、投资强度、产品方案挂钩的产业准入门槛,研究制订节地、节能、环保等政策。推进为工业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公共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立安全、高效、低成本的企业信息平台。加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