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湖养殖区:包括整个东太湖,是太湖网围养殖的主体。根据该区域容纳量研究结果,规划养殖面积为7.4万亩。网围养殖区须合理布局,做到生态化、无公害化。网围航道建设要与沿湖河道相通。养殖主要模式为:亩产50公斤轮牧式网围养蟹0.7万亩;亩产40公斤轮牧式网围养蟹3.4万亩;亩产30公斤轮牧式网围养蟹2.6万亩;亩产500公斤轮牧式网围养鱼0.7万亩。同时针对养殖规模的控制和太湖局部水域水生植被生长可能导致的沼泽化,在其它水域适度发展大围拦式的放流增殖模式。
--渔业资源保护区:以大贡山以南、沿环湖公路以西至东山国宾馆,及东西山间的水域,总面积44万亩。此区是太湖渔业资源保护的核心,包括螺蚬资源保护、银鱼繁殖保护和常年繁殖保护区域,同时处于苏州市太湖旅游风景区范围内,湖岸全部为人工湖堤,沿湖堤建设有湿地生态景观带。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位于东、西太湖交界处,自东大圩东南角至太浦河泄洪通道口一线以西,西茭咀至七都、漾西、太湖一线以北,总面积21.5万亩。该区既包括了东、西茭咀典型的湖滩湿地,又纳入了太浦河口水源保护-泄洪区,同时包括了水生植被保护和螺蚬资源保护区。
--缓冲区:包括全太湖沿湖岸向湖内推进100-200米的湿地生态景观带,太湖生态景观带设计建成面积约达3-6万亩。
--西岸生态恢复区:太湖西部自马山南端至袱东咀至新塘一线以西的湖区,包括竺山湾以及西岸(周铁至新塘)沿岸带,总面积42万亩。此区包含了竺山湾和西岸的河蚬资源保护区及西岸生态景观及待修复区。
2. 综合功能区:根据太湖沿湖岸基础设施及功能需要,沿太湖区域设置还包括:众多的水源保护区、渔港、休闲渔业区、退养生态修复区。这些区域总面积7.5万亩以上。为保持湖泊环境,压缩超强度渔业规模,太湖渔业区划调整将涉及到湖区渔业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太湖休闲渔业和渔港区域的规划发展将带动新的渔业经济发展,也是湖泊渔业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模式。
(二)滆湖渔业功能区和养殖布局
按政府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湖区渔业生产实际,调优水产养殖品种和饲料结构,规范发展旅游、观光、休闲渔业,切实改善和修复湖泊生态环境。初步建成网围生态养殖区、渔业资源常年繁保区、水上休闲及渔业资源增殖区、饮用水源及工业用水保护区四个功能区。
1. 网围生态养殖区
该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沿湖四周。规划网围养殖面积5.0万亩。养殖主要模式为:亩产50公斤轮牧式网围养蟹0.5万亩;亩产40公斤轮牧式网围养蟹1.0万亩;亩产30公斤轮牧式网围养蟹2.5万亩;亩产500公斤轮牧式网围养鱼1万亩。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