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多元化物流企业体系。走集约化发展道路,积极鼓励各方力量共同发展,积极引导物流企业打破业务范围,实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合作,采取合资、购并等形式,组建具有规模、技术、人才优势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逐步建立外资、国有、民营物流企业多元化并存的现代物流企业体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发展产业专业型物流企业。以泉州市纺织鞋服、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为重点,针对我市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但已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的特点,发展为单一产业提供一条龙物流服务的专业型物流企业,既拓展了物流市场空间,又能提高泉州产品的竞争力。
3、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积极推进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转型。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邮政等行业企业要加快经营转变,加大联合协作,围绕生产、流通、消费需求,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为第三方提供有效的全程物流服务。
4、改造和提升传统物流企业。通过改制、兼并等方式和专业化改造,加快传统的批发、仓储、运输企业的改组、改造步伐,盘活、整合现有的仓储设施、运输设备、土地和人才、技术、商誉等有形和无形资产,有步骤、有计划地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物流企业。
5、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重点培育有一定基础、规模较大、运作规范的物流企业的发展,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率。逐步形成一批技术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集团。全面提升我市物流业的发展水平。
第四章 实施措施
一、加强综合组织协调
成立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协调小组,统筹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研究制定并逐步完善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各项工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整合与开发并重,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职能,积极帮助物流企业解决在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中遇到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泉州市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物流经验,积极引进国际现代物流理念和相关的技术,引入跨国物流集团,高起点、高水平地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加强与港澳台物流合作,充分利用《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
“CEPA”),吸收港资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泉港物流合作平台构建,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配合港口建设,积极引进境外大型物流企业到泉州设立独资、合资或合作物流企业,设立区域性商品物流中心。推动泉州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逐步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物流网络体系,促进提升城市、产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建设用地支持
积极保障物流建设项目用地。物流企业用地可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闽政[2005]20号)相关政策执行。经批准的物流园区、工业集聚区要留足物流发展建设用地。物流企业用地享受省政府《关于保障工业发展用地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