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物流理念较为落后,市场有待培育提升。大多数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仍主要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等传统物流上,对现代物流的发展,特别是对专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认识不深,对第三方物流在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存在疑虑。据调查,泉州企业通过委托第三方物流的只占15.5%。对专业物流服务质量缺乏信心和信任,对物流业的第三方利润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物流业务外包后将会减少企业的利润源泉,而没有认识到专业化物流会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担心企业自身的物流设施和人员闲置,缺乏较好的处置方法,这对我市物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障碍。

  3、专业物流服务有限,企业经营水平不高。泉州的物流企业近年来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物流服务的水平和效率还是比较低,一是物流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网络化和系统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开展运输和仓储等物流服务的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整体处于“小、散、乱”的状况。全市有三万多辆货车,两吨以下的就占了75%左右,难以在竞争中有自己的位置。二是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仅能提供运输和仓储等较简单的服务,很少能够提供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尤其是物流方案设计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全方位服务。三是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章程,经营管理粗放,物流服务的准确性、规范性、实效性和系统性差,有些物流企业仅仅是跟风趋势,只是更改企业名称而未在管理体制、企业运行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造。

  4、缺乏整体发展布局,物流效率普遍较低。我国已有30多个城市制定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厦门早在5年前就专门设立了物流办公室,制定了厦门现代物流发展总体规划,对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都进行了逐个的、详细的具体布局规划。泉州市的现代物流业布局规划起步较晚,同时,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健全的物流经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够完善,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造成物流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5、物流环境有待改善,配套措施相对滞后。从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来看,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一是管理体制滞后。长期以来,物流业的管理“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各部门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这与现代物流业的社会化发展,相对集中的协调管理体系不相适应。二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法规。现行与物流相关的管理政策、法规之间的协调性较差。虽有出台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措施,但尚未有明确有效的支持、管理和监督措施。三是物流人才缺乏。泉州市物流人才的培养滞后于物流业的发展需求,复合型人才更加稀缺。

  (三)前景分析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没有大物流就没有大流通,没有大流通就没有大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有效地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对于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一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需要。泉州市的工业化需要物流的发展作为支撑。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促进生产,搞活流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带动经济更快地发展。因此,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成为衡量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生产要素集散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区域经济运行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入世后,市场开放度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市,迫切希望能够提供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生产和营销的保障,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泉州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的需要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要求。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