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规划原则
1、坚持开放型、区域性、国际化的原则
2、坚持合理布局,有序推进的原则
3、坚持需求导向,协调发展的原则
4、坚持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的原则
5、坚持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原则
第二章 发展目标
根据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立足海峡西岸,发挥泉州比较优势,拓展国内外物流市场。坚持产业化推进为主线,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为重点,采取分步开发、逐步完善的发展路子。
--建设以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物流运输网络。以港口为中心,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配套发展的现代化综合物流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各主要港口与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保税区以及高速公路主干网、铁路、机场相衔接的快速通道基本建成,港口大进大出集疏运体系初见雏形。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公路货物运输量、铁路货运到发量和航空货物进出港量有较大提高。
--建设以信息平台为重点的物流信息网络。初步建成由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物流信息专用平台、物流企业信息平台、制造业企业信息平台和物流电子政务信息平台等构成的物流信息网络。物流业运用电子身份认证、公共密钥安全体系、条形码技术、电子支付和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建设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的物流市场网络。物流市场得到迅速培育和发展,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提高到25%以上。形成一批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的的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力争达到50%左右,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到10%左右。
--建设以连锁经营为重点的物流配送网络。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力争提高到50%左右。专业化、社会化配送企业占物流配送服务的比重明显提高,社会化配送企业占物流配送比例达50%左右。连锁企业内部配送中心建设得到较快发展。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适用、运转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形成,物流配送效率进一步提高。
加快提升城市、产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形成以市域物流为基础,以区域物流为重点,以国际物流为方向,基本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成与海峡两岸、福建南北部地区乃至长三角、珠三角相衔接、互补、合作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一、近期目标(2006-2010年):结合“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依托我市的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基础框架。规划和建设一批物流设施,改造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商贸业,实施物流资源整合。重点建设若干个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培育发展物流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物流公司。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物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市场运作中得到发挥。
二、中远期目标(2010-2020年):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等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信息网络技术在物流领域得到应用,物流供应链、多式联运结构基本形成。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进一步降低,接近或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占物流市场一定的比重、物流市场的增值服务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