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能面临问题。
我市能源节约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节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全社会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不强;二是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仍未扭转,对建筑、交通、生活、农村等领域的节能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亟待加强;三是节能法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执法主体不明确,惩戒乏力;四是节能投入不足,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五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六是节能管理队伍建设、统计和计量等基础工作严重滞后。
二、北京市加强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用能结构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重点领域节能为着力点,以制度创新、法治建设、行政监管和宣传教育为保障,强化政府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节能的积极性,逐步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节约型城市的建设步伐,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之一,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坚持“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坚持“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坚持“依法管理,强化监督”六项节能工作原则,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我市完成各项规划的节能降耗目标。
(三)工作目标。
“十一五”期间,实现万元GDP能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完成分年度、分区县、分行业、分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分解。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
“十一五”期间能耗年均下降4.4%,2006年下降4%,2007年下降5%,2008年下降5%,2009年下降4%,2010年下降4%。
三、北京市加强节能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积极促进结构布局优化。
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工作目标:构建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吻合、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节能型高端产业格局。
主要内容:
(1)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空间较大的旅游会展、现代物流、商贸等潜力产业,贯彻《
国务院关于对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落实好各项鼓励政策,推进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组织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文化局)
(2)加快发展软件、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建设京东方显示产业园等相关重大项目,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组织单位:中关村管委会、市工业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科委)
(3)积极推进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整合资源,加快北京第一机床厂重型机床制造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利用、燕化1000万吨炼油改造的项目建设,加强系统技术集成,提高现代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组织单位:市工业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
(4)重点抓好首钢总公司、北京焦化厂、北京有机化工厂、北京化工二厂的搬迁调整工作,以及门头沟区、房山区小煤矿关闭后的发展替代产业工作。(组织单位:市工业促进局、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
(5)制定产业退出(禁止、淘汰)目录,采取关停并转等多种手段继续推进高能耗、高物耗、低附加值的产业退出,加快企业淘汰能效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组织单位:市工业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
参与单位:市环保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旅游局、各相关区县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