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一五”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专项规划纲要的通知

  ---布局目标:在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任务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国有经济布局的优化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国有资本从传统行业、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在行业上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集聚;在区域上向各类开发区、园区、基地集聚;在隶属范围上向大中型国有控股公司(集团)集聚。
  ---营运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培育和发展10家以上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在基础性和支柱产业中拥有一批对行业发展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骨干企业;供水、热力、燃气、污水净化、金融、投资、城市公交、交通运输、汽车、会展等行业中的一些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企业。保留并形成二至三家传统工业和商业国有控股集团公司。通过改革、调整和重组,到2010年,市属国有母企业户数调整到20户左右,同时对40户左右关系城市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子企业保持控制地位。
  ---科技创新目标:大力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加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原创性项目的开发力度,力争完成2-3项原创性核心技术开发项目,在周边区域内和重点行业领域形成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监管体系目标:依法行使出资人职责,健全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国资监管体系。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实行授权经营,完善国有资产营运体系。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投资事项监管、财务监督、外派监事会和重大经营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郑州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维护国有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探索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统一分类监督管理体制。
  五、郑州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一)调整国有资本的产业布局,实现国有资本的“三个集中”。
  一是要推动国有资本向支撑、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地方金融等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二是要推动国有资本向煤化工、道路桥梁、水电气、公共交通等资源、能源、基础原材料和基础设施等提供重要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集中。三是要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必需品的关系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安全的产业集中。
  对于非重要行业和非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在保持企业和社会稳定、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前提下,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国有资产经营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有序退出。
  (二)调整国有资本的空间布局,实现国有资本向新兴产业园区的转移。
  调整产业的空间布局,就是要按照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组织推动企业从不适于产业继续发展的中心城区退出,迁往新的产业区,建设机制灵活、技术先进的新企业,形成产业聚集,腾出中心城区的空间,发展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扩大就业。
  (三)调整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实现国有资本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放大和控制。
  通过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发挥多元化投资形成的机制活力;同时,以较少的国有资本带动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本,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调整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一是对于涉及城市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资源性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道路桥梁、交通、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基础服务领域,国有经济应保持绝对控制力,这些领域中的核心企业应由国有资本独资经营或绝对控股。二是对于发展地方经济的骨干企业、行业排头兵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国有经济要保持较强的控制力,国有资本可由独资过渡到控股或相对控股。三是对于纺织、化工、房地产、旅游服务等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国有经济应要根据需要保持适度控制力。四是其他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要大幅度降低国有股权比重或出让全部股权。
  调整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要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横向的重组和纵向的整合,缩短产权链,减少企业层级,合理地确定国有资本运营主体的数量和内部管理架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四)调整国有企业的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国有资本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和产品聚集。
  调整国有企业的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就是推动国有资本向企业的核心业务集中,要把国有资本集中到能够支持企业做大、实力做强、品牌做响、发展潜力大的核心业务上来。
  在调整中,要把国有资本从技术含量不高、竞争激烈的业务主动退出。同时,企业应避免涉足与主营业务关联度小,而且不熟悉的业务领域。在明确企业核心主业的基础上,要坚持突出主业的原则,通过企业间、行业间的业务重组,剥离辅业。同时要尽快完成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
  要加大重点企业投入的力度,推进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重点是加大国有经济在优势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中的投入,提升产品水平和技术能级。
  一是继续推进新一轮嫁接改造,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在优势产业中策划和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二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三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优势,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的载体功能;四是发挥好国有经济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五是大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