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7)季节性旅游产品。推出“5S”(即Snow/冰雪、Spring/温泉、Sun/阳光、Sport/运动及Style/风情)特色冬季旅游产品,重点推出攀西冬季阳光之旅、西岭雪山温泉旅游、九寨沟赏雪旅游及古镇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形成“南国冰雪、阳光生态、温泉度假、健康运动、多彩民俗”等5大冬季旅游品牌。春季重点开展踏青赏花旅游,主要推出“中国龙泉国际桃花节”及“中国都江堰国际放水节”。夏季主要推出以避暑为主的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川西高原民族风情旅游及盆周山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秋季推出川西、川北山区红叶观光旅游。

  3.优化完善观光旅游产品。坚持游览和娱乐结合,丰富完善游览方式,提升现有观光产品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趣味性、参与性和吸引力,在完善传统经典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发现和利用新的观光旅游资源,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观光旅游新产品,在市场上形成热点。

  (1)世界遗产观光旅游精品。依托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和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级旅游资源重点开发5大世界遗产观光旅游精品:“童话世界”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之旅、“人间瑶池”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之旅、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旅、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国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之旅。

  (2)文化观光旅游产品。整合文化、文艺、文物资源,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重点打造10大文化观光旅游精品:三星堆-金沙遗址古蜀文化观光游、峨眉山-乐山大佛佛教文化观光游、青城山道教文化观光游、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三国文化观光游、茶马古道文化观光游、甘孜康巴文化观光游、阿坝藏羌风情走廊观光游、凉山彝族文化观光游、达州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观光游、川南酒文化观光游。

  (三)旅游产业要素体系建设。

  1.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旅游快速、畅通、安全、方便为目标,加快构筑航空、公路、铁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1)旅游交通设施建设。航空。加强成都旅游中心城市的国际航空港建设,加快成都双流机场第二跑道、九寨黄龙机场扩建和康定机场建设工作,力争启动建设亚丁香格里拉旅游机场,形成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为枢纽,省内支线机场合理布局的旅游航空网络体系。积极利用省内现有民航支线机场建立联结省内外重点景区间的“旅游空中巴士”。完善机场信息咨询、旅游形象宣传等配套服务设施。增加包机航班,拓展包机市场。增加成都至主要客源地之间的直飞航线,2年内开通3-5条成都至欧美主要客源地直航航线。

  铁路。建设绵(阳)成(都)峨(眉)乐(山)城际快速铁路,修建成都地铁。开通成都至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专列,开通成都至西昌、攀枝花“夕发朝至”旅游专列,争取修建成昆铁路复线及攀枝花至丽江铁路。提升旅游列车的软、硬件条件,改善乘车环境。

  公路。加快实施《川南旅游公路网布局及建设规划》、《川北旅游公路网布局及建设规划》、《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及《四川旅游西环线规划建设方案》等旅游规划中的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大力推进以成都为中心,通达省内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及周边省、区、市的旅游快速通道建设。加强旅游道路标识系统、路网服务点设施等服务设施建设,增设自驾车保障服务设施及医疗救护系统,完善和扩大各区域城镇、重要风景区汽车站和停车场的设施和规模。根据游人规模合理布局各风景区和重要景点的停车场,完善各种交通配套设施(包括加油站、维修站及自驾车服务站等设施)。

  水运。抓住嘉陵江渠化的机遇,建设嘉陵江水上旅游通道。积极发展宜宾通往长江沿岸的水运交通,拓展上海、江苏、安徽、湖北等长江沿岸省外市场。努力开通成都-黄龙溪-彭祖山-中岩寺-平羌江-峨眉山-乐山的水上旅游线,形成新的特色旅游。

  (2)旅游城镇建设。以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完善和提高城市现代旅游功能为目标,加快建设成都、乐山、雅安、广安、攀枝花、宜宾、泸州、南充、广元、德阳、绵阳11个重要旅游城市。成都、乐山、都江堰等地要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积极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突出地域特色文化为特征,加快建成一批风情浓郁、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的旅游城镇。重点建设九寨沟漳扎、松潘川主寺、小金日隆镇、卧龙耿达、泸定磨西、康定新都桥、稻城香格里拉、普格螺髻山、宜宾李庄、龙泉驿洛带等40个特色旅游小镇。

  (3)旅游厕所建设。按照国家旅游厕所建设标准,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加快全省主要旅游集散地、旅游城镇、旅游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点)的旅游生态厕所建设和改造,尽快改变和提升旅游厕所水平。

  (4)旅游安全建设。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建立省、市(州)、县三级旅游安全救援指挥系统,完善城市旅游紧急救援体系,组建“旅游安全紧急救援中心”并与110、119、120、12315和96927旅游投诉实行联动报警,组织指挥旅游安全救援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