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域产业布局
根据四川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实际以及县域经济的不同特点,本着突出重点、分区突破的原则,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分为5大区域(见四川省农业区域布局表)。以此指导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整体推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一)成都平原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和眉山等市的27个县(市、区)。该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以平原为主,是全省自然条件优越、人才资源丰富、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该区要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效益,形成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心和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中心。依托城镇集群和农业科技园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生猪、奶牛、小家禽、蔬菜、优质水果、特色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建成一批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的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外销、出口、创汇农业和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优化城乡生态环境。
(二)丘陵地区。包括内江、资阳、遂宁、南充、广安、宜宾、乐山、自贡、泸州和达州等市的68个县(市、区)。该区溪河密布、气候温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省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但区内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土流失严重,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低,经济发展迟缓,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
该区要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突出丘区特点,形成粮油生产与加工基地、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饲料加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重点发展优质生猪、肉羊、肉牛、家禽、水稻、饲用玉米、“双低”油菜、水果、蔬菜、茶叶、蚕桑、苎麻、道地中药材、水产、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三)盆周山区。包括广元、雅安、巴中等市的33个县(市、区)。该区位于四川盆地边缘,以中、低山为主,区内雨量充沛、森林资源丰富、草场草坡面积大。
该区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工业原料林生产与加工基地、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名特优新经果林基地。重点发展以圈养为主的草食牲畜、生猪、名优茶叶、干果、道地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建设,搞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发展生态旅游。
(四)攀西地区。包括攀枝花市和凉山州的22个县(市、区)。该区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干湿季节明显,土地辽阔,可垦荒地资源多,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该区要充分发挥光热资源和生物资源优势,形成亚热带优质水果基地、优质烟叶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和木本生物质能源基地。重点发展优质稻、石榴、烟叶、反季节蔬菜、麻疯树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安宁河谷土地资源,治理干热河谷和沙化、石漠化土地,大力发展太阳能和小水电等农村清洁能源,推进生态工程建设。
四川省农业区域布局表
区域名称 所含县(市、区)
成都平原区 成都市除金堂县、蒲江县、龙泉驿区的16个县(市、区)、德阳市的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
27个县(市、区) 绵阳市的涪城区、江油市、安县,乐山市的市中区、夹江县,眉山市的东坡区、彭山县
丘陵地区 内江市、资阳市、遂宁市、南充市、自贡市、广安市全部,成都市的龙泉驿区、金堂县、蒲江县,德阳市
68个县(市、区) 的罗江县、中江县,绵阳市的游仙区、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眉山市的丹棱县、仁寿县、青神县,
乐山市的井研县、五通桥区、犍为县,巴中市的巴州区、平昌县,达州市的渠县、通川区、达县、宣汉县、
开江县、大竹县,泸州市的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纳溪区,雅安市的名山县,宜宾市的翠屏区、宜宾县、
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
盆周山区 广元市全部,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达州市的万源市,巴中市的南江县、通江县,泸州市的合江县、
33个县(市、区) 古蔺县、叙永县,宜宾市的兴文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雅安市的雨城区、芦山县、天全县、荥经县、
宝兴县、石棉县、汉源县,眉山市的洪雅县,乐山市的金口河区、沙湾区、沐川县、峨眉山市、峨边县、
马边县
攀西地区
22个县(市、区) 攀枝花市、凉山州全部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
31个县(市、区) 阿坝州、甘孜州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