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主要问题。“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受自然环境、投资和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竞争力较弱。部分地区农业的主导产业不够明确,农业结构调整不适应农民增收的需求,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滞后,产业化整体水平较低,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农业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欠账较多,特别是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耕地质量较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全省还有59个乡镇、6470个村不通公路,3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教育水平低,医疗卫生条件差,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较为突出。投入的多元化机制尚未形成,投入不足,投资分散,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2元,在全国排名第21位,在2000年的基础上,差距扩大了103元。省内地区收入差距较大,城乡收入差距为3: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不充分,部分农民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农民增收难度依然较大,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艰巨。

  四是资源和环境制约突出。“十五”期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7亩,低于人均耕地面积0.8亩的警戒线。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然较低,农村面源污染、水土流失、资源开发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剧。

  五是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目前,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构成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农村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等深层次体制性矛盾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脆弱,乡村债务问题突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三)面临的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客观的发展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一系列扶农、利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必将大大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人民生活的改善和需求的多样化必将为农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农业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不断锐减,使人多地少的矛盾更趋尖锐。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制约着农业的更快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也面临着更大的难度。我国在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对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障碍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