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阜新市建立适应干旱气候条件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方案的通知


  到2010年,全市2项以上抗旱措施配套面积达到200万亩,到2015年达到150万亩。两项以上抗旱措施配套重点在具有应急抗旱浇灌能力的地块和纯旱作农业地块上实施。全市目前机动抗旱能力达到25万亩,通过抗旱水源建设,同时加强节水灌溉措施的实施及抗旱水箱、灌溉机组的配套,到2010年全市机动抗旱面积达到49万亩,到2015年达到64万亩。在两项抗旱措施配套上,要重点配套农艺、农机、生态等方面的措施,提高综合抗旱能力,使大旱之年也能有较好的收成。三是采取单项措施。对即没有水利设施,机动抗旱也难以实施的地块,要采取单项抗旱措施。根据综合配套与两项以上抗旱措施配套发展规划,预计到2010年,采取单项措施抗旱的耕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到2015年达到50万亩。对于这部分耕地,主要采取种植抗旱作物如花生、杂粮或采取其它某项农艺措施。

  (三)农村劳务经济和二三产业发展方面。输出农村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头。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把组织劳务输出作为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二要强化各级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建设。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劳务输出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各驻外劳务输出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及时搜集、整理、发布用工信息,加强对输出人员的服务与管理,维护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三要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培训基地,落实补贴资金,开展好以阳光工程、职业技能为主要培训方式的培训工作。同时,对我市农村二、三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依托我市人力、农产品、土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一手抓千家万户,加速发展民营经济,一手抓重点骨干企业,不断营造新的规模优势。通过二、三产业发展,吸纳更多的就业,实现农村劳力转移,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比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尽其责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建立组织、科研、推广、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一是组织体系。职能作用就是决策把关和组织实施。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实现科研、试验、示范、推广为一体,将各项技术措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组成由决策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姚志平担任,副组长由副市长敖秉义担任,成员为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此项工作的成员单位,要互相协调配合,对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各县区和各部门要纳入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日程,制定计划,落实责任,充分做好宣传工作,要教育农民增强抗旱意识,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推广目标的实现。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