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作重点
(一)避旱农业发展方面。即加快发展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从根本上摆脱雨养农业、靠天吃饭这种被动局面,为农民建立起稳定的收入来源。首先,要依托产业优势,建立起畜产品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一是要大力培植壮大畜牧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带动畜产品优势产业发展。二是要继续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扩大良种繁育规模。三是要全面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缓冲区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其次,要依托土地资源优势,促进林果产品优势产业上台阶。要继续抓好防沙治沙、村屯绿化、封山育林、矿区绿化、农田林网、荒山整治、杨树商品林基地、特色生态经济林基地等8个子工程建设,不断完善阜新林业的宏观布局。要突出“三杏”、梨、葡萄等经济林项目,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要继续引进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林果产品的加工率和加工深度,促进林果产业健康发展。第三,要依托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是要优化区域布局。继续在保护地生产重点乡镇、老棚区扩大建设规模。二是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三是坚持高中低档一起上。重点推广土堆墙竹木结构温室建造模式。四是突出主栽品种,形成规模生产。五是庭院中开展“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建设。
(二)抗旱农业发展方面。重点搞好各项抗旱农业措施的综合配套。根据阜新的现实生产条件,我们提出了包括水利措施、农艺措施、农机措施、生态措施、气象措施共计5项抗旱措施。实践证明,采取单一某项抗旱措施,应对阜新十年九旱气候条件的抗旱效果都不十分理想,只有尽可能的对各项抗旱措施进行系统组装、综合配套,在干旱及特大干旱面前才能发挥作用。在所有的抗旱措施中,水利措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依据目前阜新的水资源情况和投入能力,不可能短期内使水浇地面积扩大很多,同时单一的水利措施,除受水资源限制外,存在生产成本投入过大问题。在进行各项抗旱措施配套方面,我们要区别不同地块,分类实施。一是综合配套。对现有的水浇地和即将配套水利设施的地块,其它各项抗旱措施包括农艺措施、生态措施、农机措施、气象措施等,要围绕能够进行水浇这一优势条件,进行系统组装、综合配套,使这样的地块变成旱涝保收田。到2010年,全市的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127万亩,到2015年达到152万亩,全市农民人均达到1.5亩。二是两项以上抗旱措施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