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阜新市建立适应干旱气候条件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方案的通知
(阜政办发[2007]1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中省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阜新市建立适应干旱气候条件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一月二十八日
阜新市建立适应干旱气候条件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方案
阜新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来,旱灾已成为最频繁、覆盖面最广、成灾损失最大的灾害,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应对十年九旱这一恶劣的气候条件,逐步建立起适应干旱气候条件的农业产业结构,构筑起支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我市干旱气候条件的农业产业结构,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适应干旱气候条件农业产业结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全球干旱及半干旱区的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5%,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中不乏有通过建立适应干旱气候条件农业产业结构而成为世界农业强势生产国和地区的范例。比如以色列国,其位于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短缺程度远远超过阜新,然而,以色列国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和现代农业,其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我国新疆的吐鲁蕃地区,基本上全年无降水,是我国严重干旱地区之一,其生产的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享誉国内外。和我市毗邻的朝阳市,其干旱程度与我市相仿,但近些年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为农民建立起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民承受旱灾的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大旱之年不减收。
阜新全地区水资源总量8.42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6.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43亿立方米。如果采用滴灌、喷灌、膜下灌等节水技术,我市现有的农业水资源量是可以保证200万亩耕地发展高效作物对水需求的,这是我们最有利的条件。同时阜新气候具有干燥、昼夜温差大等优势,日照时数和热量高于全省平均值10%左右,这些都很适合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好,具有市场竞争力。虽然近几年我市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明显增强了抗旱避灾能力,但是我市目前农业生产仍以大宗粮豆为主,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等避旱农业发展仍然没达到要求,有效灌溉和节水灌溉面积所占比例不高,传统种植业仍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依靠降雨的粮食生产在种植业中比重较大,因干旱而造成的粮食产量丰歉年的波动,导致农民收入低而不稳。农民对发展避旱、抗旱农业有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广大农民渴望建立起抗旱长效机制,尽快摆脱靠天吃饭、雨养农业这种被动局面。可见,在我市建立适应干旱气候条件的农业产业结构不但可行而且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