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原则
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科学布局,分类指导,推广应用技术和模式,解决农村农作物秸杆、畜禽粪便等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村。
2.科技创新,科技支撑的原则。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着力提高农作物秸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利用技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含量。
3.政府扶持,农民自愿的原则。政府要发挥投入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量,健全和完善服务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建设。
4.典型引路,逐步推进的原则。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单元,先行建立一批试点,典型引路,效益吸引,逐步推进,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三、工作目标和重点
(一)“十一五”期间的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在两县五区建设60个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村。农户的沼气、秸杆燃气使用率达80%以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80%以上,太阳能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吊炕等农村能源实用技术得到普及,实现水、厕、路、厨、圈全面改造,使农村庭院净化、街道亮化、周边绿化、村屯美化和村民思想道德规范化。
(二)具体目标和重点
1.农村能源生态建设
(1)“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建设
每年计划新建“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3000户,累计达到50000户;旧沼气池每年恢复改造2000户,2007-2010年共恢复8000户。
(2)秸秆气化站建设
2007年-2010年计划每年新建4处,以示范村为主,累计达到18处;试验推广户用秸杆气化炉200户。
(3)太阳能路灯建设
每年在示范村中推广太阳能路灯60盏,2007年-2010年推广240盏,累计达254盏。
(4)太阳能热水器建设
每年在示范村建设试点中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台,2007年-2010年推广800台。
(5)大中型沼气池建设
每年在饲养量达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或养殖户中推广50m3以上中型沼气池2座,2007年-2010年新建8座,累计达10座。
2.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实施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以村为基本单位,建设秸杆、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等有机废弃物处理等设施,通过建设暗排沟、厌氧净化池等设施,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建设农田有毒、有害废弃物收集设施,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