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自主创新政策措施
1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政策
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协调配套,落实国家关于财政、信贷、税收、政府采购和市场准入等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实施完善技术转移机制的政策,实施增强企业内在创新活力的政策,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盟和承担政府研发任务。
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加强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统筹协调,实施鼓励自主创新、限制盲目重复引进的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和重点,重视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联合体开展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政府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机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商品化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从业资格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设立专利申请和实施的省级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重视和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和协调,并优先采用。引导产学研各方面共同推进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采用。
4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拓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促进全省科学技术开放创新和合作发展。持续扩大提高甘肃省与中科院科技合作的领域和力度,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地方、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国内外研究开发机构和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共同体或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优化技术合作交流体制和机制,建设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或产业园,大力引进技术、资金、人才。
5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普及法律法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科普工作,逐步建立提高农民的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外科学探索和科学体验活动,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各级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培训。
加强科普场馆建设,提高科普场馆运营质量。建立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等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制度。繁荣科普创作,鼓励和支持科学家及其他专家学者进行科普创作,扶持原创性科普作品。培养专业化科普人才,壮大科普人才队伍。
加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大型企业等各方面的优势集成,动员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科普事业。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贯彻实施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公益性科普事业体制与机制改革,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有机结合的新机制,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持续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投入效益